第335页

“正是,臣此番从陇右归来,见其独断朝纲,朝中群臣不陛见圣人,却猬聚其门下……八佾舞于庭尚不可忍,何况如此!”皇甫惟明道:“臣愿替殿下,驱之獠!”

这话虽然说得慷慨,可是众人都明白,大话易说,实事难办。李林甫专权多年,岂是那么容易被驱走的!

“如今裴尚书已经去职,李相公自危,情形很不对了,要驱走李林甫,须得快些了!”李亨有些焦躁地道。

裴宽曾是李林甫强有力的对手,但现在已经去职,而李适之为人疏阔,在李林甫连环攻势面前疲于自保,几乎也要面临着走人的境地。这二位去职的话,那么李亨在中枢最高层,再也没有保护他的力量了。

李林甫初时为拍武惠妃马屁,害死了三庶人,想要将寿王李瑁推上太子的宝座。但是李隆基还是选了李亨,此事让李亨与李林甫的关系根本不可调和。李亨日思夜想的事情,第一是登基继位,第二就是诛杀李林甫;而李林甫同样百般谋划的事情,第一是固权保位,第二就是废了太子李亨。

“我在此不可过多耽搁……皇甫卿,王卿,你们有何策,说与孤听,只要能除去李林甫,待孤……有那一日,二卿公侯万代,便可入中枢为孤左膀右臂!”

李亨一边说,一边看着皇甫惟明与王忠嗣的神情。虽然心急,他说话还是很谨慎的。

他希望能从二人口中听到一个词:兵谏。

大唐大半兵力都在此二人手中,而且他们离长安近,若他们发动兵谏,在其余诸镇反应过来之前,大局便可以定下。

当然,李亨希望兵谏的结果,可不只是除了一个李林甫那么简单。他父皇在宝座上坐了几十年,如今倦于政事,也该放放权,去当太上皇安享欢愉了。

不过杨玉环却不能陪他——这个狐媚女子,当诛之!

皇甫惟明慨然又道:“殿下放心,我与老贼不共戴天……我今年在陇右颇有功劳,老贼压制不赏,如今我已收集老贼罪状,只等时机,我能再面见陛下,便当面陈辞。陛下虽宠信老贼,却不昏聩,必能驱逐老贼。等老贼待罪州郡,杀之不过如屠一狗耳!”

王忠嗣随意附和了两声,李亨见这两位军中重将都支持自己,算是心中稍安。不过他还是叮咛了一句:“老贼不死,孤不自安,一切都仰赖诸卿了,越快越好!”

“殿下安心!”皇甫惟明道。

王忠嗣心里却觉得有些不对,“安心”若是再加上个“去吧”,可不是什么好话。

“孤不能在此多耽搁,先走一步。”李亨又道:“诸卿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