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页

那营匠顿时叫苦不迭:“参军可是难为我们了,五日一千具,一日就要二百具,我们全营总共就这么些人,如何忙得过来?”

叶畅略一沉吟:“此事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乃铁匠之活,军中铁匠也不须另做,将原先的镰刀改成这镰刃,这总不难,一日改二百具改得出来么?”

“这倒是没问题。”

“第二部分要用木匠,营中木匠手巧的做轮,较差的做底盘,再挑些军士学着做曲柄,我向大夫去请调人手,这个也没有问题吧?”

木匠营头点了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叶畅最后道:“只需按着一致的度量,最后一道便是装起来,这个可以现教现学,我也另调人手来……大伙全力以赴,一日以二百具为数,少于二百具,自然受罚,多于二百具,每多出一件,我便请赏钱一百文,诸位自行商议如何分赏,如何?”

工匠们顿时欢声雷动!

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计

“此人倒不完全是草包。”

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推镰,皇甫惟明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意。

听得他的评论,那边王难得笑着道:“据闻长安城中,他制出的水泥,可化泥砂为石,已经用于铺路建房和筑城之上,他倒是有几分本领的……只不过性子傲了,得罪了大夫。”

“嘿!”皇甫惟明瞪了他一眼:“休想替他求情,一无知竖子,胆敢擅评边事,不受些教训,哪里知道天高地厚!”

这是他第一次透露自己为何为难叶畅。

王难得知道长安城中的事情,皇甫惟明如何不知?而且,有些事情,他知道的比王难得更清楚,比如说,叶畅拿金城公主的旧事,猛烈抨击和亲之策。

这可是皇甫惟明的旧伤疤!

当初金城公主和亲之时,朝野内外,不是没有反对之声,特别是后来犬戎屡屡背盟,侵犯边疆,故此李隆基也是心怀憎恨。开元十八年时,入侵屡屡受挫的犬戎又向大唐求和,李隆基原是不许的,可是皇甫惟明得知后劝说李隆基,将犬戎的强盗本性造成的边患,说成“边军将务邀一时之功”,“伪作功状以希勋爵”,劝李隆基接受请和,以为如此可以“永息边境”,是“永代安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