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页

叶畅从皇甫惟中的口中,隐隐听到了杀机。

他情急之下,顾不得激怒对方——实际上这种情形下,他激怒不激怒,差别已经不大,他起身站立,昂头看着皇甫惟明。

“某并无德能,但某至边疆为国效力,能令学士李太白、山人高适、进士岑参相随同至,初来第一日,便能携家丁杀犬戎十七人,伤敌不计——某为国之心,何须德能?”

方才叶畅下拜不起的模样,让皇甫惟明很快意,此时见他不请自起,皇甫惟明的面色一沉,但待听得叶畅连报了三个人的名字,他脸上的杀气顿时消了大半。

他自己在长安久居,来边关也只是数年,自然听说过李白、高适的名声,便是岑参,也是进士及第,竟然不入仕途,随叶畅来边疆,这让他不觉动容。

“某与玉真长公主,乃长安故交。与韩京兆,乃是因为曾在京城中为其幕府效力。与李相,却是素昧平生——若某真与李相有交情,何须来这陇右高寒之地,受这等苦楚?”

方才一句话,只是让皇甫惟明冷静,令其不至于随便寻个由头便责罚自己——李白高适都是当今名士,随意折摧名士,皇甫惟明除非是不要自己名声了。接下来这番话,才是叶畅的重头,既委婉解释了为何玉真长公主与韩朝宗会来信替自己说话,又撇清了和李林甫的关系。

皇甫惟明自然不傻,他果然让叶畅说完了话,不过叶畅料想不到的是,他说完之后,皇甫惟明根本不为所动。

相反,从他眼神中,隐约看到一丝笑来,仿佛叶畅的说辞,在他意料之中。

叶畅心中念头急转,顿时想明白:便是李林甫与他关系亲密,派他来军中监督皇甫惟明,那又能如何?难道说皇甫惟明还能拿这个当成理由,给他栽上一个罪名?

正经的,他若是承认与李林甫有关系,皇甫惟明还不好动他。现在倒好了,他自己否认了这层关系,那么皇甫惟明当然不必给李林甫面子,愿意怎么折腾他就怎么折腾了。

想明白这一点,叶畅顿时大悔,同时心中暗惊。

他见到的大唐官僚,只要能身居高位的,可没有一个易与的货色!除了贺知章看他有长辈看小辈的纵容之外,其余高官,哪个不让他吃瘪?

也就是王维王缙兄弟俩,不能全抛开文人本色,才被他吃住!

“既是来边关为国效力,那就不是来享福的,好,好,边疆正需要你这般的热血之人。你是文人,自不必亲自上战场动刀兵,有一事我就托与你了,如今眼见就要麦熟,你前去查看军屯麦田,督促收割,不得有误!”

文人处置内政,这倒不是什么苦活儿,而且督促收麦,无非就是每日在田中晒晒太阳。叶畅松了口气,心中暗暗奇怪,莫非自己真误会了皇甫惟明,在确认自己不是李林甫一党之后,他便改颜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