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方才冯笃给元载的计策,就是一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

叶畅是坚决不会承认这个陷阱乃他所设的,但是要解决元载目前面临的困境,在冯笃想来,唯有叶畅能做到了。

“叶畅求见。”就在元载发呆的时候,差役进来禀报道。

“请他进来,快请。”冯笃立刻道。

不仅用了“请”,而且冯笃自己还走到了门口相迎。他都如此,元载心中再是挣扎,也不得不跟在他身后,来到了门口。

不一会儿,他就看到了叶畅。

与前些时日相见时比,叶畅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一身厚袄,依旧是一脸微笑。元载一看到他这模样,恨意就从心底浮起。

他花了老大气力,才让恨意未曾浮现在脸上。

“闻道明府相召,某即刻赶来,不知明府有何见教?”叶畅仿佛没有看到元载,对着冯笃就施礼。

“十一郎太客气了。”冯笃脸上没有丝毫芥蒂模样,上前亲热地把臂道:“你我交情,不必拘礼,来来,屋外天冷,入内叙话。”

房屋的中间,是一个火炉,火炉里烧的乃是煤。三人围炉而坐,倒没有什么尊卑之分,冯笃笑道:“这蜂窝石炭,亦是十一郎之杰作,十一郎种种举措,益国益民,当真是造福乡梓。”

叶畅笑道:“只是些许小策,不算什么。”

“在十一郎来说不算什么,在别人眼中,却就是事关生计了。”冯笃道:“故此,我修武县乃至邻近,凡有难事,都爱寻十一郎出个主意做个决断。听闻旧年八九月间,武陟县有舅甥争牛案,也是十一郎替他们化解的?”

“不过是些家务事,清官亦难断,某也只是勉强化解。”

“十一郎过谦了,武陟究竟是邻县,但是在咱们县,前任少府元公的官印,若不是十一郎,只怕就没有了。”

冯笃泰然自若地提起此事,叶畅有些讶然,要知道指使闻泰来盗走官印的,可就是这位冯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