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页

见各人都是诺诺连声,都道愿意安份为民,不敢做乱。刘国轩在马上大笑几声,在马屁股上打上几鞭,满面春风的去了。

福建战事一毕,张伟命刘国轩就地于福州驻跸,拨了一些船只与他,命他防范福建与台湾;命左良玉驻跸广州,派偏师入南宁,攻占广西,至于广西、云贵等地土司,命汉军不得与其冲突,待将来更换敕书,仍命土司镇守当地,不使生乱就是;命张鼐驻跸南昌,其金吾卫一部驻长沙;孔有德并金吾卫一部,万骑一部,加之兵,约三万人驻襄阳、荆州,连同投诚明军改编的近两万厢军部队,约五万人警备荆襄,此处甚为紧要,是以驻防兵力亦是最为强大。

中央官制改革事毕,虽张伟并没有建号称帝,却也是令行禁止,诸事顺手。何斌自台湾而来,接手户部。一至南京,便着手清理帐目,接手各州县的财赋大权。举凡库藏、各地存银、来往帐目、田土丁银收取凭单,尽数被他理顺分清。以皇明规制:户部掌天下户口、土田之政令。下统四部,曰总部,管理田土、农桑、赈济、存恤、会计、漕运。设郎中、员外各一,主事四,都吏一,令吏十二,典吏二十五;其余有度支、金部、仓部,全管国用开支、赏赐、杂支、出纳、仓库府藏等物,设官如总部同。除了将收取赋税一项拨给专门的税务部外,又专设海关一署,将与外国贸易一事专委海关,其收取的关税等收入直入中央。虽然地方官员此刻多半从缺,那些署吏因张伟甚忌明朝小吏舞弊贪墨,此时正在甄别人选,尽数不用;却因赋税免收,各地又暂行军管,纵有盗案之类,也是由靖安部下统各地方行司管理,是以地方官员竟暂且无事。待中央户部将各种杂务接管过去,更是越发的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至于黄尊素领兵部,不过是裁撤明朝冗兵,统计明朝军械、军户户籍等务。张伟让他为本兵,不过是借其清名罢了。其余各部,亦都仰承内阁之命办法,革除旧弊,却也并不大张旗鼓施行新政,是以江南兵革渐息,各地平静如昔。而身处最底层的百姓,却因免了所有苛捐杂税,均是欣喜若狂,眼见秋收在即,往常收成,到有大半要交给官府田主。到得汉军到来,除了那佃农仍需交租给田主之外,竟不需再出一文。若是家中自有几亩土地,则想必来年手头更加宽裕。江南虽然号称富庶,实则明朝财赋大半出自于此,那出上好稻米地方,除了正赋加派之外,还需给皇室进贡上好稻米,更是额外负担。待张伟将这一切都行免去,一时间名声大好,各百姓哪管谁人为皇,何人为帝,只需眼前有现实的好处,自然是对施政者感激不已。那些下层儒生乡绅亦需交税,正赋之外那么许多的加派,各人亦都是怨声载道,待得了这些实惠好处,原本还嘀咕张伟名为靖难,实为反逆的各人,却亦都改口赞颂不已。此时哪怕就是崇祯亲至,再想重新加派,亦是难矣。百姓若不是好处,到也罢了,得了好处再想夺去,却是难上加难。

到得崇祯四年十二月初,江南除广西一部,云贵大部尚未平定之外,江南已是局面大定。张伟一直担心的忠于明朝的官绅儒士倡乱并未出现,数十万明朝降军已是安置妥帖。大半回乡务农,或是留在城市做工;小半成为厢军,或是加入靖安司的治安部队。五万厢军并不在沿江驻守,而是驻于内地冲要大城,协助汉军辑查盗案,巡靖地方。虽然饷银只得汉军一半,却比之原来饥一顿饱一顿的强上百倍。虽然厢军只是普通的驻防部队,除了服饰改为汉军模样,装备却仍是原本模样,除了军纪和训练有所加强,在没有彻底收服之前,张伟却是不能将上好装备交与他们。

待到得十二月底,北方正是一片惨淡。古时天寒,北京城内早就是大雪封城。因南方粮运早就断绝,北京城内粮米不能自给,粮价飞涨。普通的平民百姓早就不能果腹,待到了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富贵人家什么地龙、火坑,早就齐备。贫苦人家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闲钱御寒。

崇祯在冬至那日,曾亲赴天坛祭祀,求告昊天上帝,来年务必保估他的大明帝国风调雨顺。待从天坛返回内廷之时,一路上虽是早就净街,他却也是知道了城内情形。一路上只觉冷冷清清,全无喜气,待回到禁宫,至景山上观景,只觉城内铁灰一片,当真是愁云惨雾,观来能令人断肠。正愁苦间,却见几个心腹太监匆忙而来,崇祯一阵心烦,以为又是外面阁臣来催江北驻军的饷银,太监们无奈,来寻他禀报。

第二百三十六章 倭乱(一)

待那几人攀上这景山上正殿门前,崇祯俟其近了一看,因见是王承恩打头,其后东厂提督太监王德化紧随其后。崇祯心头一阵纳闷,心知这些人此来必有要事。若是阁臣求见,若是前方催饷,只是王承恩跑来便是,这王德化却是不必跟来。

因见他们一头一脸的雪,崇祯却是甚喜雪景,因含笑道:“适才朕进来时,天气只是灰蒙蒙一片,朕见了甚是不喜。却原来是作雪呢。”

招手将他们都传了进来,见王承恩与王德化都欲行礼,便笑道:“每天都要见朕多少次,不必行大礼了。”

两人虽得了皇命,却还是跪下去行了一礼,方站起身来。因见崇祯欢喜,两人面面相覤,不知如何是好。王承恩因事不关已,却是不肯先行说话。那王德化见他一脸漠然,显是不肯出头,一时无法,只得硬着头皮向崇祯禀道:“皇爷,南边的情形有些变化,东厂一得了消息,奴婢这便过来了。”

崇祯神色一阵黯然,向他道:“是张逆得了南宁的事么?朕已经知道,著令前方将士来春进兵,先攻荆襄!”

转头问王承恩道:“昨日本兵有本奏来,说是关宁那边积雪难行,待来春雪化,那赵率教方能带兵入关。你帮朕票拟批本,著令一待开春,不论雪化与否,一定要关宁兵快些入关,不得耽搁迟误!”

“是,皇爷。奴婢一会便过去。”

他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有着帮皇帝批本票拟的权力。是以终明一世,秉笔太监都是最有权力的大太监,司礼监在全盛之时,有小内阁之称,秉笔太监也有内相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