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

见熊文灿不为所动,又道:“何斌虽是贱命一条,在台湾却也是做的主的人物。前任福抚朱大人,便是因剿灭郑芝龙失败丢了官职,不是何某威胁大人,何某死不足惜,只怕闹将起来,对大人的前途不利。”

听到此处,熊文灿本人尚无反应,眼见那些军校便要将何斌拖出,熊文灿左手处便有一清客笑道:“大人,依晚生看来,还是让这贼寇说说来意的好。”

熊文灿轻捊胡须,点头道:“也罢。”

转头向何斌喝道:“速速讲来!”

何斌将身体一挣,冷笑道:“大人,仅凭一面之辞就下定论,未免失之草率!想我们与那郑芝龙,虽未动过刀枪,不过一向不睦,大人难道不曾听说?”

“那也是你们的事,和抚局无关。”

“不然。同样的话,在有心人说来,自然便是不同的结果。比如那台北灾民成堆,整日闹事,小的们成日是不堪其扰,又因台湾一向是化外之区,聚集的大多是悍勇不法之徒,再有台南荷兰人为患,宣称台湾是他们领土,让我们这些在台北垦荒之人向他们缴纳赋税。故而为朝廷计,不方便在台设官立府,只需建卫镇守,以防有贼人造反作乱便是了,如此苦衷,抚台如何能完全明白呢。”

“一派胡言。听郑芝龙说,你们那里足有数十万人,人丁兴旺,所入丰富,哪有你所说的这般凄惨。”

“大人,那郑芝龙唯恐我们与他争夺海上贸易之利。故而一心想整死我们,他嘴里哪能有实话!他那日本贸易的航线,一年获利百万有余,故而极是忌惮有人与他争夺,我们在台北已快活不下去,他此番去台,与他商议海外贸易之事,他一口回绝,现下却说咱们收入颇丰,试问大人,这天下谁不知道他郑芝龙走私发家,富可敌国?咱们在台北土里刨食的,能赚几个钱?”

那熊文灿听何斌如此说,与身边诸幕僚对视一眼,心中都以何斌此番说辞为然,他们自然不知台北有诸般产业,张伟何斌又有往南美的贸易船只,只道台北之众确实只是些流民垦荒。听到此处,各人心内皆是对郑芝龙之刻薄凶横不以为然,又念及他如此富有,三番几次的只是送了几万银子给抚台,至于这些清客之类,所得便是更加的少了,若不是有用的他处,当真是可除之而后快了。

熊文灿此人,原本便最爱招抚,打仗又费钱,又费力,哪有给几顶官帽子便将悍匪大盗招为已用来的舒服?他自任福建巡抚始,先是招郑芝龙,后任两广总督又欲招降刘香老,待后来奉命镇守襄阳,征伐张献忠,李自成,手下雄兵十数万,他仍是以招抚为主,后成功招抚了张献忠,得意一时。哪知那张献忠假投降,成日贿赂熊文灿以防其疑心,后来在谷城扯旗又反,不多久便又成燎原之势。崇祯大怒,将熊文灿逮系诏狱,后终于砍了他脑袋。此人一生,可谓成也招抚,败也招抚了。

因见何斌言辞恳切,颇有道理,熊文灿终于点头道:“听来还是有些道理在。不过你们招募了数十万灾民,这也是不对的。内地百姓皆吾皇赤子,你们把他们诱到海外不毛之地,不服王化,早晚必生祸乱!”

“回大人。台北原有数万人,皆是历年闽人中家境贫苦不能自存者,无奈之下出海寻一条生路。台北虽穷,到底土地肥沃,只要肯踏实苦干,总归有几口饭吃。各人听说那闽南大旱,灾民遍野,因怕家乡亲人受苦,顾而哀求咱们出船出力,到内地把闽南愿意来台的灾民接到台北,还能有条生路。若是留在内地,一则增添吾皇负担,二则怕有歹人在其中惑乱,恐生大变啊。”

“到了台北就不生变了?狡辩!”

“台北与内地不同,孤悬海外,原是化外不毛之地。纵然是生乱,又与朝廷何伤?是以张伟与小人之意,只需朝廷给个名义,设卫置所,平时注意弹压,维持着不生变乱就是了。何苦要朝廷多费心力,管制那区区弹丸小岛?”

见熊文灿脸色越发和悦,何斌又道:“禀大人,那台南荷兰红毛势力越来越大,幸得咱们敷衍的好,每年拼了命的想办法给他们银子安抚。即便如此,他们是勒索不休,若是朝廷设官立府,这银子是给还是不给?若是给,哪有天朝上国向外夷纳贡道理,若是不给,必起争执,那请问朝廷是否能派水师大兵剿灭?若是不能,则受苦的是台北百姓矣。只怕到时候百姓怨恨官府和大人,必生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