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页

“前天,大将军在栎阳禀奏天子和长公主殿下,三雍之事无限期推迟。”

荀正心神震骇,两眼蓦然睁大,强烈的窒息感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三雍之事无限期推迟,也就意味着朝堂之争全面改向,杨家兄弟会握手言和,崔家兄弟也会握手言和,朝堂各方会趁着这个机会把已经爆发的矛盾迅速转嫁到颖川士人头上,荀家死定了。

荀攸不待他说话,接着说道:“你现在去办三件事。第一,立即去拜会光禄大夫钟繇,告诉他,大将军已禀奏天子三雍之事无限期推迟。剩下的事他知道该怎么做。第二,找个亲信门客,让他即刻南下徐州。曹操要想保住江淮,就要想办法救文若(荀彧),即使他不想救文若,他也要想办法替自己解脱,这对我们摆脱目前的绝境非常有帮助。第三,回家写封密信给中书监陈群大人。陈家和我们家是世交,颖川士人遭此噩运,他不可能视而不见。你拜请陈大人务必说服长公主,此案无论如何不能移交给廷尉府审理,这可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啊。”

荀正连连点头,“我知道,我即刻去办。”

“记住,这封信,黄昏前一定要送到栎阳。”荀攸用力拍拍荀正,“荀家能不能起死回生,就看这封信能不能及时送到陈群大人手上了。”

※※※

大司马大将军李弘和御史大夫刘和先后赶到丞相府,而太傅杨彪却迟迟不见人影。

“派人去催催吧。”李弘笑道,“风雪太大,老大人行走不便,估计要迟一会儿。”

“不要等他了。”蔡邕挥手说道,“这头老狐狸,成精了,就算催他十遍,他也不会来。长公主还在栎阳等着我们的奏报,不能再耽搁了,还在先议吧。”

四位大臣把京兆尹余鹏的奏章传阅了一下,都没有说话。

“这事牵连到颖川荀家,所以……”蔡邕望着荀攸说道,“荀大人是不是应该主动回避?”

“没有必要吧。”李弘马上说道,“目前证据不足,凭现有的几个疑点无法证明他们意图谋刺天子,余鹏大人也只是怀疑,而刘大人……”李弘转头望着坐在身边的刘和,不满地说道,“你匆忙上奏天子,未免有些处置不当吧?”

刘和淡淡一笑,凑近李弘的耳边,低声说道:“陈好和郗虑两位大人拍着胸脯保证,你让我怎么办?强行压着不奏?我这颗脑袋还要不要?”

李弘冷哼了一声,刚想嘲讽他几句,荀攸说话了,“我应该回避,我马上禀奏天子。至于太尉府的事,我举荐左车骑将军鲜于辅大人代领。”

蔡邕脸色一寒,神情颇有几分不悦。

“此事牵扯到徐州曹操,兖州方向也许马上就有战事发生,所以我觉得让鲜于辅大人代领太尉事最为合适。”荀攸接着解释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