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4页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六节

此刻,无论是坚守洛阳、还是西进入蜀,都需要荆州的鼎力相助。洛阳若失,荆州则旦夕不报,袁绍和刘表两人被命运之绳紧紧地捆在了一起,不得不同生共死,共度难关,不过,荆州这两年征伐不断,损耗太大,刘表也难以为继了。

看到刘表那张难色重重的老脸,袁绍和刘备都知道刘表心里想什么。袁绍犹豫了很久,仔细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让刘表和刘备联合出兵益州。

攻打益州,需要荆州承担西征大军的钱粮军械,需要荆州的水师相助,刘表竭尽全力帮忙,最后却捞不到一点好处,他当然不愿意了,不过双方一旦联合出兵,刘备即使还是西征大军的统帅,但因为钱粮控制在荆州军的手上,他最多不过是帮荆州人打仗而已,益州将来肯定是刘表的。刘备要想占据益州,除非和刘表撕破脸,把荆州军赶出巴蜀。袁绍最担心的就是双方打下成都后大打出手,那时不要说开辟西路战场了,连益州都无法控制。

袁绍找到刘备,把自己的担忧说了一遍,很是歉疚。他本来让刘备西进入蜀是好意,这样既能偿还刘备的人情,又能让刘备感激自己,帮助自己开辟西路战场以保住洛阳,但在巨大利益面前,没人愿意拱手相送。刘表从中作梗,让这件事出现了波折。

刘备神情坦然,表示理解,反过来安慰袁绍。刚刚接到袁绍书信的时候,他也曾为此激动过,但冷静下来后,他预感到事情不会象袁绍想象的那样顺利。现在益州内讧激烈,正是其它势力夺取益州的最基机会,不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是荆州人一手制造的,和袁绍、刘备没有半点关系,而且刘表目前也有实力夺取益州,他当然不愿意放弃这个利益。

当初袁绍安排刘备西进入蜀,除了让他开辟西路战场外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目的。因为洛阳形势危急,他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一旦洛阳丢失了,他要依靠豫州东山再起,为此他必须先把刘备赶走。刘表同意刘备西进入蜀,也出于同样的理由。刘备手里有一支军队,这支大军离开豫州待在刘表身边,让刘表寝食不安。两人都想把刘备赶走,正好当前的形势又迫切需要刘备带着军队占据益州为联军开辟西路战场,于是刘备西进入蜀成了定局。

本来这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但刘表和荆州大吏看到刘备很窘迫,袁绍又利用和谈缓解了当前的紧张局势,他们的想法又改变了。刘备手中大约还有一万五千多人,但他没有粮食军械,没有水师,凭他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西进入蜀,他必须要倚仗刘表的帮助。刘表和荆州大吏认为,既然刘备没有占据益州的实力,而荆州形势随着江夏战场停战和颖川战场进入僵持状态后有所改善,已经有能力抽调部分兵力西进了,那为什么还要把益州让给刘备?

刘备对袁绍说,现在形势危急,还是先拿下成都再说。等益州基本稳定后,我先据汉中北上攻击关中。只要我能拿下关中,则洛阳无忧,天下形势也将因此而得到彻底改变。

刘备毫无选择,只能退而求其次。不管怎么说,自己手里有兵,是打益州的主力,是开辟西路战场的主力,刘表总要给自己一个地方存身。汉中是巴蜀的西部门户,也是关中南下攻击巴蜀的首选之地,将来战火绵延不断。自己主动要求守在这个四战之地,刘表肯定求之不得。虽然汉中是各方必争之地,是块死地,但也是机会最多的地方。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以汉中为根基夺得了天下,今日自己也许能承庇祖恩,以关中为根基重振大汉。

袁绍感激涕零,热泪盈眶。这件事因为刘备主动让步总算顺利议定,但刘表却步步紧逼,随之再次给了袁绍一个意外。

刘表提议把天子移驾襄阳。

袁绍怒不可遏了。刘表的理由非常充分,让袁绍无可辩驳。洛阳基本上已经陷入北疆军的包围,如果明年北疆军把袁绍困在八关之内,以一支犀利的偏师直杀南阳,谁能保证天子的安危?天子若出意外,联军反败为胜的机会就更加渺茫了。刘表这番话几乎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你如果不同意把天子移驾南阳,我就敷衍了事,让北疆军包围洛阳,把你彻底困死。到时你自身难保,无力顾及南阳,我一样可以控制天子。

袁绍现在后悔了。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把天子接到洛阳。如果现在天子在洛阳,刘表、刘备这些人无论如何也要确保天子的安全,北疆军未必能占据颖川对洛阳形成合围。

刘备这时说话了,他坚决支持刘表的意见。早在去年中原大战的时候,刘表、刘备就曾密谋把天子接到襄阳摆脱袁绍的控制,现在这个机会突然来临了,刘备岂肯放过?把天子接到襄阳,等于皇统控制在宗室大臣手里,这可以大大增加宗室的实力,可以增强联军击败河北重振社稷的信心,这是关系汉祚命运的大事,刘备当然要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地站在刘表一起共抗袁绍。

两位宗室大臣同时威胁袁绍,把袁绍逼到了绝路。他没有选择,一点选择也没有,他只能答应。

刘表大获全胜,喜笑颜开。这是他十一年来最高兴的一天,他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逃离洛阳开始到现在就没有高兴过。他跪在天子面前喜极而泣,仿佛看到大汉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