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8页

周瑜是建威中郎将,是江东仅次于孙策的高官,由他在名义上督领江东四郡的军政,完全符合大汉律的规定,江东的郡县大吏和江东军的各级将领无法提出异议。

周瑜手上有军队,武力强悍,他对孙权的公开支持,等于让孙权的实力骤然暴增。

孙权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控制江东军。江东军的构成很复杂,有孙坚的老部下,比如程普、韩当等人。有孙策从江北带来的部曲,比如蒋钦、周泰等人。有孙策从江东招抚的大将,比如董袭、太史慈等人。有吴景、孙静、孙贲等人的部曲。这些人中,孙坚的老部下和吴景、孙静、孙贲等宗族军队在孙策死后,当然听命于孙老夫人,免得被卷入家族权力之争。孙权的背后是孙老夫人,孙权理所当然得到了这些军队的支持。不过,孙策的私人部曲和忠诚于孙策的江东将领却不会听从孙老夫人的,孙权无法直接控制的也就是这部分军队,而这部分军队偏偏又是江东军的主力,这使得孙权的位置摇摇欲坠,充满了危机。

周瑜留在秣陵,大军主力就在皖城、居巢和采石矶一带,秣陵稍有风吹草动,周瑜的大军就能迅速杀到。江东诸将迫于威胁,即使对孙权非常不满,也不敢公开挑衅,更不敢心生不满、图谋不轨了。在周瑜的保驾护航下,孙权可以顺利继承孙策的军队和财产,并逐渐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势力。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周瑜此刻出面主掌江东军政,可以利用他的诸多优势,帮助孙权迅速稳定江东。

周瑜出身于淮水一带的高门望族,和江东诸多门阀富豪有很深的关系。他在稳定江东郡县的过程中,采用了和孙策截然不同的办法。孙策挥刀杀人,周瑜尽力安抚。时间证明,孙策是错误的,江东三郡的局势至今不稳,在他死后,更是濒临崩溃的边缘。周瑜主掌江东军政,凭借这几年他在豫章的所作所为,完全可以得到江东门阀富豪的信任,并借此机会改善孙家和江东门阀富豪之间的关系,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让江东局势尽快稳下来。

※※※

周瑜以建威中郎将的身份留在了秣陵,和讨虏将军府长史张昭共理江东诸事。

此刻摆在周瑜面前的难题太多了。首要之务是给孙权一个合法的身份。孙权如果迟迟不能得到主掌江东的合法身份,时间一长,江东必然出事,甚至连孙家内部都有可能大打出手。

孙策重伤之后,显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让孙贲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河北。孙坚北上讨伐董卓的时候,孙贲曾追随征战,和河北很多大将都有交情。此次中原大战,江东军参加了联军,因此想和河北李弘重修旧好,有一定难度,为了确保议和成功,只能派孙贲北上,目前江东也只有他有这个游说的资格。本来还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那就是朱治,但朱治和孙辅、鲁肃一起在中原大战中全军覆没,至今生死未卜。

孙策之所以要改投河北,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想利用河北的武力拖住徐州曹操,以保护江东,但周瑜、张昭、张纮等人却认为孙策这个办法是个大大的昏招。

孙策的讨虏将军、周瑜的建威中郎将、还有江东各郡太守,都是南阳朝廷天子拜封的,(最早这个天子在兖州昌邑,现在到了南阳,应该称呼为南阳朝廷的天子了。)江东上上下下一直以来都是尊奉这位天子,一旦改弦易辙,江东极有可能叛乱迭起。现在除了死去的孙策外,包括孙权在内,都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改投河北,背叛南阳朝廷的天子,等于拱手送给曹操、刘表攻打江东的借口。此策大为不妥。

周瑜当机立断,再派使者,急赴南阳,为孙权讨要官职。

“如果伯阳(孙贲)和河北议和,晋阳朝廷的天子也拜封了一个官职,如何是好?”张昭问道。

“拿着就是。”周瑜毫不在意地说道,“现在江东危急,脚踩两条船是最稳妥的办法。曹操和刘表如果打我们,我们就投河北,请河北出兵攻打徐州。如果河北威胁到了江东的生存,曹操、刘表必定会与我们议和,这时我们就帮他们打河北,乘机消耗曹操和刘表的实力,继而寻找机会攻打江北和荆州,拓展江东的实力。”

周瑜的建议得到了众人的赞同,但周瑜关于江东大吏本土化的建议却遭到了张昭、张纮、秦松等人的极力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