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页

大汉已经凋敝至此,我等臣民难道就没有一点忠君报国之心?没有一点重振社稷之心?没有大汉,哪来的家?哪来的性命?哪来的荣华富贵?大汉倾覆了,就算你家里有金山银海,它也一样会转瞬即逝。

吕布惭愧不已,低头无语。

吕布能一步登天,能被拜奋威将军,参隶尚书事,完全是因为王允要把皇甫嵩排除在权柄之外。王允认为自己目前完全可以控制吕布,吕布也有足够的兵事才能拱卫长安。等到自己把皇甫嵩的权势削弱到了极致,削弱到不再对朝廷产生任何威胁的时候,吕布的作用也就没有了。

王允的这种做法,很有点过河折桥的味道,很多公卿大臣因此对他非常有意见,对他在朝政上的跋扈专横更是不满,但王允视而不见,一个人牢牢把持着权柄,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为所欲为,排除异己的手段也越来越激烈。吕布虽然也参隶尚书事,但他对国政不熟悉,事事都听王允的,纯粹就是一个摆设。当然,吕布也知道王允让他参隶尚书事的真正目的是想独揽大权,所以他很自觉,一心一意征募军队,操练兵马,很少过问政事。

天子对长安发生的事很恐惧,对王允也很惧怕,不管王允说什么,他都一个劲地点头。

王允不同意皇甫嵩的招抚主张,要吕布立即集结扶风、冯翊两郡的郡国兵,赶到华阴城击败叛军。

然而,这时却从洛水方向的临晋城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徐荣和张白骑率领北疆军正在横渡黄河进入关中。

※※※

徐荣回到大营后,立即写了三份书信。

一份书信给长公主和晋阳朝廷,详细禀奏了董卓被杀一事。现在长安朝廷由司徒王允和奋威将军吕布共同参隶尚书事,辅佐天子。今长安朝廷执意不肯赦免董卓旧部,而董卓旧部有心报国,却苦无出路。牛辅、李傕等西凉将领恳求朝廷赦免其罪责,率军到北疆戍边。徐荣请求长公主和晋阳朝廷立即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

一份书信以八百里快骑急送冀州给李弘。如今关中形势剧变,晋阳朝廷和北疆将采取何种对策?是不是立即兵进关中,保护天子?

一份书信急送洛阳朱俊。形势突变,社稷危局出现了重大转机,此时关东不容有失,洛阳不容有失。

第三天,朱俊飞马赶到陕城大营。他非常兴奋,和徐荣仔细商议扼守八关要隘一事。他盼望着天子回京,对社稷即将走向稳定充满了信心。

第四天,晋阳圣旨到。长公主和朝廷要求徐荣立即北上河东,从蒲坂津方向渡河进入关中,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长安保护天子。关西诸事暂时由行车骑将军朱俊负责。至于是否招抚董卓旧部,长公主和晋阳朝廷认为,在目前形势下,还是听从长安朝廷的意见为好。换句话说,他们否决了徐荣的招抚之议。

四月下的时候,王柔从长安送回了董卓被杀的消息。长公主大喜,要求北疆军立即赶到保护天子。张温、卢植、鲜于辅,李玮等大臣经过仔细商讨后,不得不改变朝廷原定的振兴之策,转而先保护天子、稳定社稷。

由于此策尚需征求骠骑大将军李弘的意见,所以要求徐荣进兵关中的命令暂时搁置了下来,然而,徐荣的急书随后就送到了晋阳。考虑到牛辅等西凉诸将数万大军对长安的威胁,张温等大臣断然决定,不再等李弘的回复,而是先让徐荣率军迅速渡河。考虑到关东和洛阳的安全,朝廷没有命令朱俊率军攻击牛辅,而是命令朱俊把主要兵力放到关东。

徐荣接到圣旨后,不敢耽搁,带着亲卫骑渡过黄河,连夜飞驰蒲坂津大营会合张白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