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页

“下马村!”有倭人小吏站在高台上,用铁皮卷成的喇叭高喊着。

普通的下等村民是没有正式的名字的,但也有着自己用来称呼的,被倭人贵族称为贱名的名字,或者说是一种代号吧。

一个个的叫着,排着队一个个的上前来。

那倭人小吏又在高喊着:“这是发的干活头一个月的米,大唐的贵人有打赏,所以干的好坏总是有个区别的,需要花些日子来计算,也需要花些日子把米运过来,所以都不要闹,听大唐的贵人吩咐。”

无论如何,总算是有米发过来。

倭人原本就没有什么可闹的,倭岛的领主让他们干活却是根本就没有发过半粒米的。

许多倭人先是上船下货,然后在这里开始封装,带着草编米袋的不在少数,就算没有带米袋的,也背着许多用于编米袋的草过来。不用人指挥,许多人就坐在地上开始编袋子,这袋子的编法或者说大小,已经印在普通倭人的生活之中。

负责发米的只是船上的几个普通的,认识字的船工罢了。

叫名字,一口就叫了十个,那倭人小吏赶紧去应了一声,高喊着十个名字。可许多人却是有些茫然,因为一个村子,同名的人不少。原本就是贱名,许多人叫法都一样。什么一男,大男,二男之类的。

“当时签定合同的时候,每个人发过一个竹牌,对上那面的编号。”

编号,这倭人小吏也不认识上面的数字,更不知道如何发音。

“让这个村子所有人都过来。”

一个村子去当劳工的,也不太多,一般就是几十个人。

“叫二男的都出来。其余的人每人领一包走!”

分粮食很容易,一石米装上,这可是上等的好米,当下这里就有倭商在收米。一石这样的米,可以换到一石陈米,再加几斤糙米,依然是以物换物的方式。

也有大唐的人在暗中打听着这些商人的来历。

叫二男的有七家,核对编号之后,其中五家去领一包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