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页

“监国代表着什么?历朝历代监国的不是太子,就是亲王。那里轮到臣子了,纵然圣上英明宽容。可却是架不住小人之言,要知道有些事情本身就很让人害怕,这不仅仅是候某之事,往小范围说,这是天英阁五位阁主之事。往大范围说,整个天英阁都要小心翼翼的。”

皇权时代,谁敢窥视神器,必死。

所以候君集害怕也是正常。

高俭却是笑着说道:“那里有这么多担心的,某自然不会说什么不作不错之类的话。商业部那边,几位侍郎在审核资质这一项上却是相互制约,只是为了不落人口实,既然没有人无事找事,那么上下也无错。”

候君集听懂了,这个主意真正是不错。

找人制约一下天英阁,然后再监国,倒也是不怕。

可谁能制约天英阁呢,秦王殿下已经拒绝的监国之事,大唐还有谁能够制约呢?

别一边,秦岭山之中。李元兴正在给李靖等三人讲着关于建策权的想法,建策权就是允许普通的官员,对自己管理范围内的政务,可以直接上书天英阁,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改变一州一县的政策。

更甚至是,可以改变国策。

当然,改变国策只是一种态度,真的要改变的话,怕是动静就太大了。

“这个提议可以接受,但总要有一个流程。”房玄龄支持了李元兴的提议。

能支持就行了,李元兴心说这就是天英阁分权的第一步。这招一出,百姓们就会知道天英阁每天在作什么,大唐的国策方向有什么动向。

具体的细节李元兴已经不关心了,他相信房杜二人,肯定会有办法的。

“再说天英阁吧,事实上候君集害怕本王也理解。”李元兴又把话题扯回到监国之事上了:“其实,让三省复审天英阁一些重要的决定,这个范围也好划。然后给谏院多一些权力,让他们监督天英阁批议的要案!”

三权分立吗?

房玄龄也没什么特别好的主意,大唐皇帝要出行,没有太子监国。那么天英阁监国怕是逃不掉的,候君集与他们私交都不错,把候君集架在火上烤的事情,房玄龄于心不忍呀。

秦王李元兴这个提议,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