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页

水泥可以郑州生产,也不是什么大事。

人工也不算什么,大量的高句丽奴隶以及新罗、百济劳工完全可以解决人力的问题。

最麻烦可能就是那特殊的精钢了。

三万吨呀,以每一列火车可以运大概一千五百吨精钢计算,也就是二十次专列就可以运完,但账似乎不能这样算,先是汇聚各地优质的矿石,再加上好煤,这占用的铁路与船运就需要至少一百次专列。

要知道,大唐现在每天只有一次开徐州的专列。

影响到大唐长安与向东的几道贸易运输,这个花销就巨大了,光是运输费用就不少呀。

李二在思考着建桥的事情。

而还有一位大唐拥有大权势的人物正在书房侧厅睡觉。

李元兴知道候君集来肯定是为了铁路,如果他是兵部尚书他狠不得一夜之间让大唐拥有后世那数百万公里的铁路网,而不是几条铁路那么简单,可事实上呢,资源有限,人力有限,所以只能一条条的来。

一听候君集进宫,李元兴立即就建议把这个消息赶紧传出去。然后就躲到了侧屋睡觉去了。

李二继续翻着他的表章,一直等到李靖、房玄龄、王及善、杜如晦、柳冲冲五人进来,这才把表章放下。

原本李靖是没有打算来的,可听到王及善与柳冲冲进宫,所以也赶着进来。

没有睡实在的李元兴听到脚步声后醒了过来,脑海之中第一个思考的问题就是,这铁路对各世家的利益有多少影响?候君集也不是一个光棍,他也有着自己的家族。候家最大的势力就在豳州了。

(豳州,就是现代的咸阳,候君集出生在三水,就是旬邑县)

如果纯粹是为了去得一个政治名誉,候君集应该不至于这么急的着要求修这条铁路。

这铁路最大的好处,不是军用,而是商用!

“不!”李元兴轻轻的摇了摇头,说到商用。从幽州那里走海运到广州,更实用。那么这一条铁路修好之好,最大的得利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