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页

说完,裴元朗想了想,又继续说道:“殿下那本《三国演义》提到关羽,记得《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也有提及,臣下以为华夏就是指我中华正统!”

果真是饱读读书之人,随便一个问题都可以引经据典。

李元兴不能不说一个服字。

不过,李元兴读的书比裴元朗多,而且李元兴读的书是经过几千年无数贤者的智慧。

李元兴说道:“华,就是指‘华’即华山,‘夏’指‘夏阳’。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就是我中华文明之根。但本王以来,还有另一个说法。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在古汉语之中,“夏”字有盛大的意义。)

裴元朗没有说话,又一次长躬到底。

“长安是大唐国都,这里会是大唐的一颗明珠,打开那信封看看吧,本王有什么说的不到之处,你尽管指证!”

“臣下拜读!”裴元朗很恭敬的将信先举过头顶,然后才拿下来将信封打开。

这里面装的是李元兴对华州的规划。

第一句话就把裴元朗震住了,因为上面写道华州全境皆良田。八百万亩良田,六成为特等水田。年产五百万担精粮,仅华州一地可保大唐国库官仓年年满仓。

李元兴的数据绝对不是胡来的,从后世现代渭南的详细规划,这个数值李元兴说的还保守了。

要知道在后世的现代,渭南年粮食产量是二百多万吨。

如果把这二百多万吨折成大唐的重量,就是四千万担,所以五百万担还是李元兴害怕吓到裴元朗,所以才写了这么一点。

裴元朗深吸一口气,他不敢反驳,也不会反驳,因为秦王殿下说的数字,那怕是一个让世人都感觉匪夷所思的数字,日后定然会被证明,这个数字太保守了。

正如耀州的钢铁产量来说,秦王殿下要求的数值早早就达到了,而且高了何止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