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页

李元兴敲了敲桌子:“不急,听本王接着说。”

图片再变,是一只青蛙:“这个在座的都应该知道,田间的青蛙每天至少要吃掉一百多个若虫,一个夏天少说也在万只以上。”图片再翻,是鸟:“本王知道,有上百种鸟喜欢蝗虫,因为对于鸟来说,这是美味。”

“殿下,那蝗灾为何会出现?”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因为大旱,田里没有青蛙了,鸟没水喝自然会到其他的地方去找水喝,解决蝗灾的办法非常简单,没有大旱就不会有大蝗灾。本王庄子里养了三百万只鸡,这些鸡放出去,一天少说吃掉两百只蝗虫的若虫。”

李元兴讲完,长孙无忌开口问道:“旱灾亦是大灾!”

“长安城以南,会旱吗?”李元兴笑着反问。

“不会,殿下这里水渠布满了整个长安县,就算一年没有下雨,也不至于大旱!”王及善给出一个中肯的说法。

李元兴笑了:“蝗灾,还是灾吗?”

“是灾!”李靖这时站了起来,对李元兴施了一礼,然后又对众位大臣施了一次礼:“某经历过蝗灾,想必在座的九成都经历过。某认为,殿下说的是长效,但明年就有大灾,现在根本没有可能兴修水力,养那么多的鸡!”

李元兴坐下了,他已经告诉了大臣们,什么是蝗灾,虽然有些说法并不科学,但大概的意思说明有就行了。

日后真正有人想去研究这个蝗虫的话,再给其详细的资料。

会客厅之中,众人已经开始有所争论,天英阁几位阁主压制了这种争论,崔君肃直接就来到李元兴面前,长身一礼:“殿下,您必须已经有了计策,请直言!”

“在大汉朝的时候,匈奴遇到灾年,他们会放弃老弱。这个问题,在座的各位是否研究过,本王只说一句,放弃匈奴一族得到延续,否则全族都可能无法过冬,这就是残酷的事实。众位以为如何?”

儒家讲仁。

这种放弃的话就算心里明白,可谁敢说出不,谁敢下这样的命令。

李元兴一脸的严肃:“本王也没有资格说让谁放弃,制定战蝗案。分发给各州县,令各州县大量养鸡鸭,深挖水井,整修河道。长安周边四百里,河北道恒州以南,以西。河东道全境,各州县谁能够筹集足够的钱粮,本王就调兵力去帮助整修河道。深挖水井。”

“殿下,难道筹集不到足够的钱粮,就不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