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页

秦人豪迈,这碗口直径就有二十厘米,碗深十厘米,整个粗瓷大碗,没点手劲的人都没可能一只手捧起来,李元兴手劲不算小,可一只手捧着碗底要把这碗捧住就有些吃力,如果这一碗装满了饭,那李元兴根本就拿不动。

“来,这么整,各人整各人的!”

李元兴开始掰馍,都是小拇指甲大小的小馍丁。

第二张饼也出锅了,众人推让了半天,老李头年长,又是里正,所以归他了。

“能吃的,多来两张!”李元兴来自现代,营养,油水都不差,饭量自然也不会太大了。曾经长安大海碗,一碗八个馍的传奇,在现代已经是传说了,正常壮汉,四个饼就是极限,普通人就是两个饼。

这种七成熟的饼一但开始烙,出锅极快。

没一会功夫,人手一个大碗都蹲在那里开始掰馍。这轻松下来,话也多了。

“殿下,我爹娘前几天算了。这秋收完了,我们家能分上一百斤粮,两贯钱。”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六岁的亲卫,带着一种骄傲的神情在说着自家即将来到的幸福。

老李头捡起一块土块就砸了过去:“丢人的娃子!”

“说说自家粮食,不丢人!”李元兴劝解着。

老李头笑呵呵的转过头:“殿下,这娃子的爹娘那里会算账呀。这数要是传出去,就是丢了咱秦王庄的脸。就说他家,他爹娘再加上他那两个哥哥都是壮老,他家那老头子比老朽还小五岁呢,也能干!”

听到老李头在算账,李元兴很认真的在听着。

“按殿下您几个月说的那数,这一季咱们有三千六百二十四亩唐玉米,还种下了一季豆子。豆子产量不高,一亩就出了二百多斤。可咱庄子里种下菜,这些菜拉到长安换了一百多贯钱。”

老李头是这农庄的头,这些账目都是记在心中的。

“这唐玉米,按十二亩可以换一万斤粮,十只羊算。这就是三百多万斤粮,他家壮老多,再加豆子,菜钱的,他家分了精粮就有二百多斤,再加豆子八百斤,那是过千斤粮。这还有四贯钱!”

千斤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