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 31 章

小可爱,说明你对作者的宠爱力度还不够哦。文文羞涩的隐藏起来了毕竟蓄意谋杀这个事件太恶劣了,哪怕当时未遂,那都是一件极严重的事。

最后,人还是被带走了,人家公安同志也说了,请配合调查,政府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如果是冤枉的,等调查清楚了,自然会把人放回来。

但如果不是冤枉的,那除非人家报案人撤诉,否则范小花的牢坐定了。

范小花又惧又慌,整个人都慌了神,一点主意都没了,一个劲朝范老太喊:“娘,救我!救我!”

因为害怕,声音都撕裂了。

范老太追在后面喊:“闺女别怕,我这就去跟你弟弟说,让他来救你。”

范小花尖叫:“就是范铁头报的案,他怎么可能救我!”但终是喊不出不要他救类似的话,她心里还是存了希望,这个便宜弟弟能看在爹娘的份上,撤诉。

人家公安同志可是说了,只要撤诉,她就能回来,不用坐牢。

“相信我!”范老太颠颠撞撞地追去,想要宽她的心。

但是范小花此时心都乱了,又怎么可能宽得了心?

“娘,我不想坐牢!救我,一定要救我!”范小花哭着,“让铁头答应撤诉……”

声音越来越远。

直到范老太追不上。

就在乡邻的目送中,她被公安带走。

顿时成了姜泰坝的谈资。

姜有粮站得远远地,看着这一幕,却没有上前阻止。

有些人,是该给一个教训。

否则,迟早得出事。

……

范明华可不知道,姜泰坝那边的闹剧。

更不知道,因为自己的这一手,让范老头范老太决定联系远在千里外的亲儿子。

当然,这也在他预料中。

因为这也是他一早就算计好了的。

再回来的时候,他的手里已经捧着一大罐的奶粉,有900克。

还有一袋散装奶粉,是一千克装的。

宁芝正好奇地望过来,她是知道丈夫这一趟出去,多少能够带回一些奶粉的。

因为他的手里有大概十来张的奶粉票。

面额普遍不高,一张几两到半斤不等。

没想到他这一趟出去,竟然会带回来两千克不到的奶粉,足足四市斤。

这票也不够啊。

“我走的时候,去医院那边,帮助开出来了两斤的份额。”这里的两斤,指的是公斤。

宁芝惊讶:“医院还能开了奶粉份额?不是凭票购买吗?”

范明华解释,医院那边是有专门的份额的,不需要票,只要有主任医师以上的手签介绍信,就能够去奶粉厂申领。

是的,在奶粉厂,而不是供销社。

而不是地方都有奶粉厂的,很巧的是,他们县就有一家奶粉厂,虽然规模不是特别大。

而且是用于特供的,如果不是医院这边开出来的介绍证明,就算范明华拿着奶粉票过去,也拿不到这奶粉。

宁芝不知道范明华是怎么办到,让医院这边开出这个证明的,要知道想开出这样的证明,可不容易。

她也不是真正的农村人,也早过学,下乡到这里的知青,很多事情,她都有所了解。

“你怎么办到的?”宁芝眼里全是好奇。

范明华笑道:“还记得给你做手术的那位翟医生吗?”

当然记得,宁芝忘记谁,也不会忘了把她从鬼门关救出来的翟医生啊。要不是她,自己不说难产能不能母女平安了,就是她肾脏大出血,如果没有翟医生,她也死地一回了。

范明华道:“这个证明,从翟医生开给我的,她不是县医院的常驻医生,是省里过来的专家医师,人家手里本来就有名额。你是她到了这边,做得第一例手术,也是印象最深的。知道你没奶,所以给我开了这份证明,还跟我许诺,每个月都有一千克的奶粉份额。”

这次的份额,其实他没有全用上。

奶粉这东西,买来不吃完,是很容易过期变质的。

那边可是说了,只要他想,随时可以去找他们要。

所以,他就只买了一罐。而另外一袋的散装奶粉,却没用上那个份额,只是多花了点钱,从奶粉厂采购员的手里买过来的。

那是人家职工自己的份额,拿出来换钱的。

散装的奶粉,消毒上可能比不上罐装奶粉,给女儿吃肯定不行。小孩子肠胃功能弱,而且他女儿还早产。

但是这散装奶粉,却是可以给他媳妇吃。媳妇也需要补充营养,还有什么比奶粉更能补充的?说不定到时候就有奶了呢?

除了奶粉,他还买回了半斤红糖,一点桂圆干,还有几两红枣。

这一花,就花了几十元,要不是供销社东西不够,他还想再买。

想着,到时候要不要去黑市再碰碰运气,说不定能碰到不要票的鱼和鸡。

特别是鲫鱼,最能催奶,而鸡汤最能补身,他都需要。

“媳妇,我专门给你买的散装奶粉,这个补身,也能催奶,再好不过。”范明华已经把袋子打开了,决定给妻子泡一杯。

却被宁芝拦住了,她道:“这奶粉得留着,给囡囡吃。”

孩子刚出生,还没有名字,她就囡囡地叫。

范明华却道:“这是给你买的奶粉,你也同样需要补身子。奶粉的事,你不要担心,翟医生说到时候我们来医院领份额就行,缺不了我们。”

顿了顿,怕宁芝会坚持把散装奶粉泡给女儿喝,他又道,“我听翟医生说,刚出生的孩子,肠胃弱,最好喝特供的罐装奶粉,这个散装奶粉,她不能喝。”

一听,女儿不能喝这散装奶粉,宁芝顿时不心疼了。

但依然道:“以后不要再浪费这钱与票了。”

范明华也知道宁芝这是节约惯了,他道:“用在你和女儿身上,哪能叫浪费。”

用在他自己身上的,才叫浪费呢。

不过这话他没说。

“钱我不缺,至于票……”顿了顿,他道,“我一直有收集票证的习惯,实在不行,我就问报社那边换,也可以去黑市那边碰运气。”

很多时候,黑市那边也有人会拿票证换钱,或以票换票。

宁芝心疼:“我哪需要这么好的奶粉……”见丈夫坚持着要给她,她也知道丈夫这是关心自己,想要给自己补身子,这才道,“我……听你的。”

范明华脸上这才有了笑脸,开开心心地给妻子泡奶粉去了。

又跟她说了自己的打算,晚上决定去黑市看看。

宁芝是知道,他有另外的渠道换奶粉票。

不只奶粉票,还有红糖票,还有一些营养品的专有票证。

这些,都是他投稿的报社给寄过来的。

别人以为范明华大字不识,没上过一天学,又有谁知道,其实他学问高着,有专门的报社约稿。

甚至连新华社都有向他约稿。

当然这些,范明华本人知,宁芝知,还有教他学问的教授们知,其他人一概都瞒着。

连大队长都不知道。

至于原因,范明华说不想让范家那边知道。

恐有麻烦。

宁芝当然是丈夫说什么,她就听什么。丈夫说不能往外说,她自然一个字都不会说,就连自己的亲哥,她都只字不提。

范明华已经把一个信封,交到了宁芝手里。

这是他这次去买奶粉的时候,随便在邮局拿来的汇款和信。

里面不只有不只有一百二十六块稿费,外加一封信。

信里不只跟他约了稿,还跟他说了他想要打听的事。

——明华同志,你向我打听的事,有眉目了。

姓顾的首长,全国有许多位,但是有个儿子叫顾明建的,只一位……

范明华微皱着眉头看完信,然后一个深呼吸,慢慢地吐出一口气:

“媳妇,有消息了。”将信递了过去。

地里旱得,庄稼都焉了。

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那是真的要将人往死里推。

再这样热下去,早稻收割就不用想了。

村北北山脚下的田里,社员们正热火朝天的干活。

与别的大队不一样,姜泰坝社员脸上的笑容明显多点。

因为今年,他们一改以往的水稻为主,而是种起了土豆玉米红薯这种耐高旱的作物。

“铁头,这次多亏了你。”

“是啊铁头,要不是你劝着让改种了土豆等粗粮,这次咱也要挨饿了。”

“……”

社员们七嘴八舌地感谢着,以前有多愤怒,现在就有多庆幸。

这次旱情,人家铁头早就预料到了,一早就劝了大队长,改种这些耐旱作物。

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种喜湿的水稻,那这次姜泰坝也多半颗粒无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