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页

“元长,你可能确定……”

“伯通,这个时候,就别说什么确定不确定了,未雨绸缪,哪怕是错了,也一定要提防!”蔡京虽然仍旧面带沉着,但显然已经恼火至极,“我已经失却了先手,倘若不能预作准备,倘若人家真的发难起来,岂不是要被动挨打?”

虽然话被打断,但何执中自然能够体会蔡京的心情。政事堂一般不会一次换了全部宰执,而相比宰相的易受打击而言,他们这几个执政自然更容易站住脚跟。不过,身为蔡党中坚,他仍不免叹道:“高伯章着实是狡猾,这个时候才通过高傑对相公说明,若是早说……”

“早说?他当然是在报一箭之仇!”想到高俅此次的手段,蔡京便恨得牙痒痒的,“我前些日子趁机往不少位子上安插了人,谁知他面上没说什么,心中却惦记上了。算了,也是我此次失算,万万没有想到两件事会撞在一起。”

何执中毕竟是政坛元老,细细深思了一会,却仍觉得不能释怀。“元长,事关重大,万万不能轻易决断。依我之见,不若找人去太史局探听一下情形,然后再作决断。”

“还是免了!”蔡京异常凝重地摇了摇头,“若是换在姚舜辅入宫面圣之前,兴许还能够有所动作,但是,如今姚舜辅对圣上禀报过此事,若是我们再有所动作,为圣上侦知,这居心上就首先解释不过去。伯通,以你之见,此次若是真的再有彗星当空,会参与其中发难的人会有多少?我们必须对此详作计议,以免到时乱了手脚。”

这边蔡京和何执中正在紧张计议,那边宫里头的赵佶却依然对此半信半疑。尽管对于天象示警这种说法不屑一顾,但是,要让一个天子相信这种东西是能够预测的,不免有些为难了。饶是如此,由于对姚舜辅本人的信任,他还是把这件事深深刻在了心里。因此,在曲风报说,因为张商英的回朝,部分朝臣频频会面,他也不由得生出了警惕。

张商英虽然和蔡京不对路,但是,至少才干还是上等,所以,他有意将其召回任一部尚书之职,但是,倘若有人意图借这一点做什么文章,他却万万难以容忍。

“曲风,此事朕便交给你了,务必不露痕迹地监视好了!”

“圣上放心,小人自然谨慎行事。”曲风跟着这位天子多年,对于每一点喜好都廖若指掌,此时更知道赵佶已经动怒,连忙俯首答应。突然,他想到了另一件大事,连忙报说,“另外,大理使团大约这两三日便要到了,是否要……”

“大理使团……”赵佶闻言稍稍一顿,心中不免有些踌躇。原本大理使团早该到了,谁知半路上又增加了几个部落的土王,所以在路上耽搁了。只是,倘若真的天现彗星,却恰恰撞上了这使团,未免是一件颇为麻烦的事。

“先不考虑这些,使团的事自然有四方馆和客省去操心。再说,大理乃是为了要求册封国王而来,哪里有那么多顾忌?”

这句话一出,赵佶突然觉得多了几分豪气。他即位以来开疆拓土,内政上也还算得心应手,又哪里怕这些闲话?再说这几年各国纷纷嫁了公主过来,这也是天下有目共睹的,难不成这区区天象还能盖得了他的功绩么?再说,姚舜辅也不过是说可能,又并非是必定会重现当年彗星当空的景象!

“好了,你去吧!”

处置完这件事,赵佶少不得又去瞧了瞧自己的儿女。这两年他膝下又添了三四个儿子并公主,后宫之中又添了几个嫔妃,自然更是热闹。只不过儿子多了未免顾不过来,因此自然是子凭母贵,几个得宠妃嫔的子女尚能够常常得见天颜,其他人就连见一眼父亲也是难得。所以,作为幸运儿的赵桓和赵楷,免不了便成了众矢之的。

然而,一个是皇太子,一个是自幼聪明绝顶博览群书的亲王;一个的生母是已故的皇后,一个的生母是受宠的贵妃;即便是心中再不快,这些嫔妃也不敢轻易流露在外。而郑贵妃的儿子又是体弱多病,连她都不曾出面相争,其他人自然只能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