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页

出了崇政殿,高俅心下不由有些疑惑。没人弹劾自己是很正常的,一来他在任用私人方面的手段更加隐蔽,二来他的人缘比蔡京更好,但是,如今蔡京手握大权,张康国赵挺之等人又都被罢职,有谁那么大胆子在老虎嘴边拔毛?左思右想不得要领,他干脆也就不想了,临到禁中宣德楼前却遇见了进宫的李纲,打了个招呼便匆匆回府。难得偷上半日闲,他自然得回去陪老婆孩子。

然而,他正逗着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的时候,事情还是来了。高声匆匆来报,说是李纲在外面求见,倒是让他一愣。看看自己身上被四个孩子弄得脏兮兮的不成体统,他顿时苦笑了一声,只得把孩子们交给了乳母和仆妇,自己去收拾了一番。等到一番装束停当出来见人的时候,也已经是一刻钟之后了。

“伯纪,让你久等了。”见李纲似乎有些情急,他便招呼了一句。身为宰相的自然可以对外人摆摆架子,但是,他从来没有把李纲当作外人,所以不想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难得有闲,所以在几个孩子那边多花了一点功夫,不换上一身衣服没法出来见人。”

李纲早已从下人那里得知了此事,但此时从高俅口中听到这两句话,心中还是异常妥帖,连忙欠身应了声不敢,然后稍稍定了一下心,方才解释道:“上午圣上召见了我足足两个时辰,除了询问一些学问文章之外,便是提到了北边的军情状况,最后圣上还赐了宴。中间说的其实都是往日我和相公谈论的那些,最后圣上说,有意让我到枢密院任职。”

这都是高俅早就料到的事,毕竟,李纲在军务上的见地更胜于民政,再说如今枢密院的改组如火如荼,淘汰下来的一批,新选上来的又是一批,赵佶觉得李纲的建议对脾胃,把人收入枢密院也是很正常的事。枢密之职原本就靠近中枢,如今在天子连番措置下更是提到了和政事堂同样的高度,里面的低品官员一旦合了圣心,越级连擢根本就是平常事,对于李纲而言,这无疑是能够一展抱负的大好机会。

“那便要恭喜伯纪了!”他抚掌大笑道,“如今北边局势复杂难明,枢密院北面房和河西房又刚刚增加了人手,不知伯纪如今得掌何职?”

李纲原本就因为今日的际遇而心中欢喜,听得高俅发问,他连忙答道:“圣上说,北面房副承旨廖进年轻有为,在北面房任职期间颇有功绩,因此此次特加其为尚书左司郎中,命我为枢密院北面房主事,加大理评事。”

若是单单说李纲的官职,那不过是八品的前程,微不足道。但是,细细品评起来,不免大有文章。大理评事一向是状元的必经之阶,虽然不过正八品,但却是寻常进士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枢密院的一个主事,比起尚书省的寻常官员来,至少离帝阕更近,再加上如今枢密院架构正在变动的当口,等闲人就是削尖了脑袋也难以钻进去。再说了,给李纲授官也就罢了,赵佶为何偏偏要提起不相干的廖进?

脑海中转过千万个念头,高俅便笑道:“圣上果然是考虑周详,如今宰相轮值枢密院,枢密使,枢密副使,还有签书枢密院事全都空缺,除了都承旨霍端友之外,便得数那几个副承旨最为管事。廖进是其中最能干的一个,曾经又随严均达历练多年,圣上约摸是要大用他的,你跟着他多学学,不消多久,北面房的担子便很有可能是要你来挑了!”

李纲闻言又是一阵激动,正待开口答话时,顶头却又传来了一阵告诫。

“你在军略上从小便下了不少功夫,但是,纸上谈兵终究是难免夸夸其谈。前时枢密院设了战局推演,不少年轻官员纷纷参与其中,虽说不乏真正有大局意识的,但毕竟是少数,所以,圣上这一次挑选年轻官员充实枢密院各房的时候,虽然也看其人才智如何,但还有一条是最要紧的——那便是虚心好学!”

说到这里,高俅微微顿了一顿,考虑了一会方才继续说道:“枢密院制定大体方针策略,帅臣根据时机采取相应动作,武将负责征战沙场,原本应该各司其职。但是,倘若枢密院不知前线战事而胡乱制定军策,而帅臣刚愎自用不听谏言,哪怕前方武将再有本事,哪里还能够打胜仗?所以,郭成此番从陕西归来,圣上便有意让他给你们这些新进枢密讲一讲真正的战场,你若是能体会这番心意,便勿要因文武之别而有所怠慢!”

这番话已经是说得口气颇重,但是李纲听在耳中,却不啻是莫大的启示。本朝重文轻武是由来已久的事,而武臣到了极致,大抵便是三衙长官,进枢密却是不用想的。当初狄青一进枢密便为人排挤攻击,最终郁郁而终,接下来的郭逵也是同样下场,至此之后,枢密之中再无武臣踪影,所以,说文官看不起武臣,也并不是无的放矢。但眼下天子有了这种意思,若那些被精心挑上来的年轻官员再有什么二话,恐怕就不止是天子大失所望了。

见李纲心领神会地告辞离去,高俅当然知道自己的话对方完全听了进去,当下不由万分满意。然而,他才刚刚站起身来,便看见高升匆匆奔进了厅堂。

难得休息一日也这么忙,他如今只得认命了,当下随口问道:“又有什么事?”

高升踌躇了一下,这才低声道:“刚刚小人得到消息,韩忠彦韩相公的孙儿韩肖胄刚刚转了磨勘,现为开封府司录,已经回京陛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