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页

赵佶为什么会突然询问他的女儿高嘉的情况?

反反复复揣摩着这个疑问,再联想英娘转述的京城流言,他不得不浮想联翩。赵佶今年才二十四岁,按照常理犯不着那么早考虑立储,就算眼下考虑了,也不应该这么早就把心意摆在别人眼前。见大臣的时候这么光明正大地把京兆郡王赵桓带在身边,这不是摆明了给人以暗示么?哪怕赵佶如今怜王皇后病重,但也不至于因此而定下立储大计。

然而,这一切他都可以暂且不理,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就会任由自己的女儿任人摆布。他的两个儿子肯定要不可避免地走向官场,可女儿高嘉却不同。李清照断言高嘉将来必定是才女,他对此并不在乎,只要女儿能够幸福快乐,那么做什么都好,他也不想利用这唯一的一个女儿来做什么政治交易,而嫁入皇家无疑是最坏的选择。

皇家要的是贤良淑德雍容大度,而以高嘉眼下的性情来看,无疑是绝对不适合的。更何况,就年纪而言,只有京兆郡王赵桓和高密郡王赵楷符合条件,无论是嫁给哪个人,他将来都必须做出政治抉择,而他偏偏不想过多地牵扯进这种天家事务。

思来想去,他终于站了起来,随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大宋对于外戚的提防最严,否则,以史书上蔡京的权势之盛,为什么就没有想过让蔡家千金嫁给钦宗赵桓?但凡一沾外戚两个字的,举家在仕途上便会步履维艰,尽管赵佶尚未露出话头,但他还是得未雨绸缪,否则到时后悔也晚了!

出了厅堂,他拔腿便往后院,待走近高嘉的小书房时方才停了下来。透过半开的窗子,他看见高嘉的身边赫然站着高丰景的女儿琅儿,两个小姑娘正摇头晃脑地背书,那稚嫩的声音传入耳中,别有几分温暖胸腑的感觉。

李清照隐约感到窗外有人,便安排了两个小姑娘习字,自己则推门而出。见高俅一脸怔怔地站在那里,似乎完全没有看到自己,不由感到有些奇怪。这些日子她常来常往惯了,渐渐地便不再有所避忌,再加上高俅也很少上这儿来,因此她并没有碰上他几次。此时,她踌躇片刻,终究还是出口唤道:“高相公!”

高俅从恍惚中回过神,这才发觉李清照站在不远处,连忙歉意地笑道:“刚才听着两个孩子背书,偶尔想起了别的事,一时感触,也没看到你出来。小女顽劣,也只好请你多多费心了。”

“嘉儿在读书上肯下功夫,就是琅儿的天资也远胜凡夫俗子,我只有欣喜的道理,何来费心?”见高俅的目光不时落在窗内的高嘉身上,眉眼间似乎有一股说不出的担忧,她顿时心中一紧,犹豫片刻还是出口问道,“高相公,可是我在此地教授嘉儿有何不妥?”

“啊……自然不是!”高俅见李清照动了疑心,连忙设法遮掩,只是,要不说一个明白,只恐怕对方真的有所误会。左思右想,他只得叹了一口气道,“其实,今日内子来了一封家信,事关嘉儿,我这个作父亲的担忧也在所难免。”

事关高嘉?李清照虽然不喜打听别人的家短里长,但是,这些时日也有高府的下人在她面前提过英娘入京的用意,似乎是为了侄女高蘅的婚事。眼下高俅突然说是为了高嘉的事而担心,莫不是说京城中有什么贵人有意向高家这唯一的千金求亲?

可高嘉才六岁!她的心中陡地窜上一股怒气,声音也冷冽了下来。“高相公乃是朝廷重臣,想要攀龙附凤的人自然不少!嘉儿如今不过六岁,便有人看中了这条路子,端得是目光犀利。只不过,我不希望自己千辛万苦教导出来的人,他日便知道女训女则!女子纵使不能出将入相,他日也未必不能鹏飞八万里!”

李清照虽然时刻怀男子抱负,但平日一向深藏在内心,如今却在一时情急之下完全吐露了出来。此时话一出口,她也觉得有些不妥,不过好容易找到一个性子和天赋全都合她心意的弟子,又怎能容忍高嘉沦为政治的交易品?

高俅却被这义正词严的一番话问得一愣,好容易反应过来便明白李清照会错了意。只是,这份呵护的心意却难能可贵。

“以我眼下的官职地位,并不急需和别人结亲以求稳固,嘉儿是我唯一的女儿,我当然不希望看到她深陷泥沼。”见李清照的颜色缓和了一些,他便摊手一笑道,“只不过,‘垂询’嘉儿状况的乃是当今圣上,你让我如何能够不忧心?倘若圣上真的有意……”

李清照的脸色一下子白了,如果是赵佶亲自询问,那么,便说明天子官家真的动了心思。兴许在寻常人眼中,嫁给皇家是梦寐以求的事,但是,又有多少人看到背后的凄凉?若是嫁给寻常宗室,那男子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注定是一世埋没,就算嫁了国之储君,将来的天子,那将来还不是要和三宫六院分享丈夫?大宋虽然时有太后垂帘问政,但是,论其根本,那却全都是失去丈夫甚至失去儿子的可怜人,又有什么好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