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页

“那就让人去请伯章过来吧!”他似乎极为不情愿地吐出一句话,然后又补充了一句,“既然是军情大事,顺便让元度也过来一同参详好了!”

闻讯而来的高俅拧着眉头听完了战报,最后却微笑了起来。“辽国是急了,他们一是怕夏国失了横山之后再难为西面屏障,二则是怕我大宋兵强马壮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才会陈兵边境,做出一副要和西夏兵马合击的势头。只不过,这一次估计是威慑居多,凭宁边州等三地不足两万的兵马,他们还不可能掀起大的战事。况且,辽国也是承平日久,一旦真的对我大宋开战,他们的大臣和贵族首先就不会答应!”

“这些事我自然知道。”蔡京却依旧板着面孔,语气中甚至流露出了一丝不耐烦,“只不过我大宋也同样不想两面对敌,倘若战场上遇到辽军,将士究竟是该死战到底还是该避其锋芒?一旦统军将领按捺不住挑起战端,那么,该算是挑起边衅还是退敌有功?”

见两位宰相颇有针锋相对的势头,其他宰执便知机地不再开口。自从蔡京高俅分别进尚书左右仆射以来,罕有这样的场面,在他们看来,今次的争执无疑是具有特殊的意味。

“元长公,就算渤海和女真此时已经揭起叛旗,你认为辽主耶律延禧会在多少时间之内得到消息?辽国已经从根子上腐败了,倘若不是局势发展到无可救药的地步,那么,他们绝对会先将事情隐匿下来,这样一来一回,至少要耽搁数月的时间。”高俅直直地凝视着蔡京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道,“再说,元长公又凭什么判断,此时辽国的东面没有动乱?”

听到此话,包括蔡京在内,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没错,虽然没有消息传来,但是,如果真的那边正在动乱,消息要传出来就相当困难了。只不过,高俅哪来这样的把握,难不成他比朝廷得到消息的渠道更快?

蔡京此时的脸色颇有些难看,目光更是不时朝一旁的蔡卞瞟去。“伯章,空口无凭,你又如何断定是有人蒙蔽了辽主?”

高俅扫视了众人一眼,见个个脸色有异,当然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上个月圣上过天宁节的时候,辽国正使耶律隆业一直在各处转悠打探消息,从他的口中,我听说此次辽主又向女真五国部索要海东青,再加上其他贵族,总计索要海东青六十只。据说有人给辽主出了主意,若是少一只海东青,就让女真以三百个奴隶作为补偿。你们认为,女真人是否能够继续隐忍下去?”

由于耶律隆业当初确实是把这件事当作夸耀四处讲,但这些宰执那时还真的没有将事情放在心上,可如今想起来,却觉得其中隐藏着深深的玄机。往日贡物如果有缺失,往往可以用人参鹿茸等其他名贵药品作为补偿,这一次却是用活生生的人,也就是说,少了十只海东青便要交出三千个女真人作为奴隶,这是女真诸部无论如何都没法忍受的。

“所以说,西北那边应该改变一下策略。”高俅见所有人都不说话,便顺口说道,“麟州府州向来是折家人守卫,折家将英勇善战,至少防范辽人进击不会有问题。辽国的边将不全是酒囊饭袋,不会轻易用兵落人口实,在他们没有大肆屯兵驻扎之前,可以在龙州和洪州附近采取骚扰的战术,趁机可以练兵。另外,辽国的情报不能就这么断了,一定要打探到辽东的虚实,如果真的已经展开了战事,不妨命人散布一下消息。”

“就算如此,大宋和辽东孰轻孰重,相信辽国群臣还应该清楚,若是他们只以辽东守将对付女真和渤海,而将重兵屯南面边境,和我大宋北面守军对峙呢?”张康国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话语犀利地反驳道,“不同于西夏远在西北边陲,大辽边境距京城不过数百里,若是精锐骑兵,很可能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肆虐中原。为了区区西北的小患而招来大患,这是否值得?”

“这不是值得不值得的问题,既然当初决定对西夏用兵,不是早就对辽国的干预有所准备了吗?”高俅早就预料到张康国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因此寸步不让地反击道,“倘若乃是当年年轻时的辽道宗遇到这种局势,那么说不定会如宾老兄你所说挥师南下,但是,如今的天祚皇帝耶律延禧是个什么货色,大家都应该清楚。时而刚愎自用,时而优柔寡断,朝中奸臣横行,忠直之士不得任用,像这样的人会决定大举南犯?”

“好了,此事先到此为止!”蔡京看看火候差不多了,便举重若轻地开口作结,“总而言之,折克行的这封奏报必然要呈报圣上,至于其他人那里就无需宣扬了,免得引起他人的惊惧。”说到这里,他斜眼看了一眼高俅,颇有深意地说道,“伯章,你我一同去福宁殿请见吧!”

果不其然,对于辽国可能采取的行动,赵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对于他来说,自打准备对西夏用兵开始,就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就在当天下午,数道命令便分别发往延州、府州和大名府。

隔了三日,来自辽国的情报终于送到了枢密院蔡卞的手上。他前前后后看了三遍,却犹觉不可思议。女真人世居黑水白山,经过一次次的动乱之后,诸部加在一起也不过数万人,而且披甲者决不会超过万人。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中原人视之蛮夷的部落,竟敢起兵反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