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页

门帘一掀,英娘这才看到了一个身形微胖垂头肃手的年轻人。她还是第一次见蔡攸,除了觉得对方的年纪和丈夫相差无几之外,她的另一个发现就是对方的眼睛,甫一照面,她能够清清楚楚地感觉到,蔡攸的目光并不是完全下垂的,而是在她脸上扫了一下方才避开。

“还不快向高夫人道歉!”

蔡攸依言深深长揖道:“学生先前受人蒙蔽,还望夫人能够谅解。”

英娘一个闪身避在一旁,正好让这一礼行到了虚处。“既然是一场误会就罢了,蔡学士何必如此,快让令郎起来吧!”

吕氏旁观良久,终于品出了一点与众不同的滋味,此时也顺势责备了儿子几句。“攸儿,高夫人固然大度,可你今后行事也得细细思量,不能再像以前那么莽撞了!”见儿子连连点头,她又转头对蔡京嗔怪道,“老爷,你这负荆请罪也太没有诚意了,依照我的意思就该你领着攸儿亲自登门去谢罪才是。我常听你们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有错就该勇于认承,怎能简慢至此?”

见这一家三口一唱一和,英娘自是心领神会。“只不过是一点小误会,蔡学士和蔡夫人无需记挂在心。”尽管知道这一次其实险到了极点,但她更清楚不能因此而完全断了两家的关系,所以索性摆出了大方的姿态。“今后外子回朝之后,还多有仰仗蔡学士的地方,倒是要有劳蔡学士多多费心了。”

送走了英娘,蔡京却没有对妻子详加解释,三言两语敷衍过去便回了书房。此时,蔡攸早已等候在了里面,脸色镇定得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一次的事情总归是一大芥蒂,你若是懂得轻重的话就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举重若轻地教训了儿子一句之后,蔡京又想起了英娘临走时的一句话。看来,大戏差不多确实要落幕了,虽然不如自己预想中的那么完美,但此事一过,自己的障碍终究还是扫除了大半。谈笑泯恩仇,只可惜对于朝堂中人来说,恩仇从来都是相对而言,未到时机,纵有天大的仇恨也只能放在心里而已。

第三十九章 慰长嫂用心良苦

“终于尘埃落定了!”

高府书房中,宗汉长长舒了一口气,看向英娘的目光中多了几许钦佩。尽管他通过严均多多少少对皇帝吹了些耳旁风,但是,英娘这个主妇在关键时刻仍旧令人刮目相看。虽说不见得是事事妥贴,但在仓促之间能够做到那样已经是着实不易了。

英娘的脸上却殊无喜色,确切地说,她仍旧感到了深深的挫败。昨日,久久没有处置邹浩一案的赵佶终于颁布了圣旨。自赵佶登基召回邹浩以来,邹浩历任中书舍人、兵部侍郎,而后又因曾布的缘故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江陵府,改知杭州,虽然权有高低,但一直都算得皇帝信任。而这一次因吴世材的弹劾以及之后吴世材的死,赵佶不得不将其贬为衡州别驾,并下令安置永州。对于力保邹浩的一群言官而言,当然几乎没有人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

然而,毕竟吴世材死得不明不白,有着相当年纪阅历的台谏官都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于是,当上书措辞最为坚决,指斥吴世材最为激烈的几个言官纷纷被贬出京,最终留在京城的不过陈瓘、陈次升、席旦、宗泽等少数几人。可以说,这突如其来的一件案子,几乎让台谏中空缺了近一半的位子,而这些位子,无疑都是要用人填补的。

“大人还有几天就要回京了,圣上迟迟没有下令诸官举荐,想必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宗汉见英娘始终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只得出言劝慰道,“夫人已经尽力了,这个局面对于大人不无裨益,至少,台谏官中剩下的这几人对大人都有相当的好感,若是能再进一步,则事情不无可为。”

“不管怎么样,这一次都多亏了元朔先生居中筹划。”英娘点头为礼,然后徐徐站了起来。“现在诸事既然已定,我也不便再插手,偏劳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