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

年轻人正是刚从婺州教授调任议礼武选编修官的叶梦得,他和蔡攸同年,如今都是二十五岁,但才学却是蔡攸拍马都赶不上的。他在绍圣四年登进士第,向以文名著称,结识蔡京之后更是深得其赞赏,蔡京甚至已经在赵佶面前推荐了他。虽然他在内心看不起蔡攸这样不学无术的公子哥,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和对方相交。要知道,大宋进士多的是,若没有一个稳固的靠山,他就是老死也别想跻身于朝堂中枢。

“居安你是真的不知还是假的不知?”叶梦得稍稍向前探了探脑袋,声音也压低了许多,“圣上当然是想要启用年轻人整肃朝堂,但是,他却不想让臣下得到一个骤进的名声,所以一步步走得相当谨慎。这几年来,圣上在中书门下省都任命了不少年富力强的官员检正各房公事,枢密院更有一大批年轻的主事。所以说,圣上不过在等待时机而已。你没看见,如今那个枢密院副承旨严均面圣的机会比那些宰辅更多么?除此之外,那一位可是已经奉旨回京了。”

“哼!”蔡攸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来,身在朝中,他怎么会不明白这些,只是看着他人一个个在实权位子上混得风生水起,自己却依旧是一个闲官鸿胪寺丞,他心中分外不平而已。“什么年轻才俊,不过是一些沽名钓誉逢迎拍马之辈,有什么真本事!”他有心多抱怨两句,却想到叶梦得并不是自家人,掂量再三还是忍住了。

“呵呵,居安兄不用着急,圣上对你印象颇佳,早晚都有大用的一天,你又何必急于一时?再说,有令尊元长公居中谋划,难道你还怕赶不上那些家伙?”叶梦得似是安慰似是讽刺地抛出一句话,见蔡攸脸色数变,心中不由极为满意。志大才疏心胸狭隘这八个字用在蔡攸身上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只可惜,自己不像蔡攸那样有个好父亲,否则哪用得着这么辛苦。他好整以暇地拿起杯子轻品了一口,目光又落在了外面。深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只是随着这落叶一同落下的,还会有朝中那个倒霉的家伙?

比起和大队人马在路上徐徐而行的高俅来,先行一步的姚平仲自然是早早赶到了京城。他如今尚无实缺,因此往枢密院和兵部投了文书之后便直奔自家府邸。一进大门,他便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药香,眉头顿时紧紧皱了起来,抓着一个仆人便厉声喝问道:“爷爷的病怎么样了?”

姚平仲走得急,门房原本就没来得及传报,而仆人一听此言更是摸不着头脑。待看清了其人形状之后,那仆人登时大喜过望。

“孙少爷,你终于回来了!老爷可一直都在等着你!”他一边说一边匆匆把姚平仲往里面引,口中犹自唠叨道,“老爷这些天已经好多了,只是精神依旧不济,幸好你回来了……”

姚平仲哪有心听这些废话,一路上只是心不在焉地应了两声,到了地头便立刻往房中冲去,几个侍妾仆妇自是忙不迭地往旁边让。

“爷爷!”

一看到床榻上那个消瘦的老人,姚平仲顿感浑身大震,轻唤了一声便跪在了床边。他父亲姚古一直在熙河一带征战,真正的祖父姚兕又早年去世,可以说,他一直都把叔祖父姚麟当作爷爷看待,更不用提他还是自幼在其膝下学习军略。

“希晏,是希晏回来了?”姚麟睁开眼睛见是孙儿,大喜过望的同时却沉下了脸,“你这个时候回京干什么,难道忘记了我的吩咐?咳……”一怒之下,他禁不住连声咳嗽,脸上顿时泛起了潮红。

“爷爷!”姚平仲忙不迭地上前侍弄,见姚麟顺过气来,他方才将其中情由解释了一遍。

“原来如此。”姚麟微微点了点头,见屋中还有一群女眷,立刻吩咐道,“你们全都下去吧,我有话要和希晏单独说。”待到屋内只剩下祖孙两人,他方才勉强坐直了身子,郑重其事地问道,“希晏,我问你,你觉得高伯章这个人究竟如何?”

姚平仲闻言一怔,但随后立刻沉默了。好一阵子之后,他才抬起了头,用一种很肯定的语气说道:“孙儿觉得他是那种不会轻易改变立场的人,只要是他认为对的事情,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达成。而且他待下真诚,孙儿只是在他手下不到一年便已经折服。他还说过,军人乃国之重器,不该有意气之争,孙儿觉得此话说得很对。”

听到姚平仲这句异常坚决的话,姚麟立时神色大变,许久才低喃道:“没想到你居然这么轻易……”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脸上疲态尽显,“算了,我们姚家和种家斗了那么多年,也该有个消停的时候了。唉,不过你父亲和伯父未必会这么想……希晏,你既然选择了将来的路,我便要警告你一句,不要陷得太深,明白么?”

在外多日,姚平仲早就比当初成熟了许多,当然明白祖父的深意。“爷爷放心,我自然会记住自己是姚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