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诸葛亮一愣,这才回过神来,不免有些尴尬,连忙拱手致歉,掩饰道:“校尉多虑了,管他外人如何说,日子还是你们二人过的,何必管别人说什么呢。”

孙绍笑了一声:“多谢将军指点。刚才将军说要建邺的酒,是将军的意思,还是左将军的意思?”

诸葛亮见孙绍主动提起,连忙点头笑道:“是我的意思,可是我想左将军一定也会这么想。校尉想必也知道,张将军刚刚在巴郡大败张郃,左将军要犒赏张将军,仅有你送来的几坛酒哪里够?想来一定会借着这次双方联姻的机会,向孙将军讨一些新酒了。”

孙绍似乎也抛开了刚才的心思,他眼神闪了两闪,有些得意的笑道:“如果是左将军要的,那倒好办了。亲事成与不成,都没有关系。”

“为何?”诸葛亮听孙绍说得轻松,反而有些迷惑了,难道建邺酒坊真是酿酒而已?

“你知道建邺酒坊是谁的?”孙绍挤了挤眼睛,眼神越发的怪异。

诸葛亮摇了摇头,嘴角有些苦笑,他已经猜到了孙绍的意思。

“建邺酒坊是我姑姑的,左将军是我姑父,他要酒,又何必对我说,只要给我姑姑写一封信,我姑姑自然是有求必应。”孙绍哈哈一笑,又接着说道:“如果左将军嫌路途遥远,那只须求我姑姑回成都,岂不是连酒坊都可以搬过来?”说着话,他还伸手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挤了挤眼睛,一副恶作剧得逞的模样。

诸葛亮无可奈何,孙绍这个样子让他有些猜不透。让孙尚香回来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孙尚香太过剽悍,刘备对她十分忌惮,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她给剁了,就说现在刘备已经娶了刘瑁的遗孀吴氏,就已经决定了他和孙尚香的婚姻已经无疾而终——吴家在益州的身份特殊,吴氏的兄长吴壹是刘焉的旧交,二十年前随刘焉入益州,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他既不是益州人,又在益州颇有根基,与刘璋的旧部也好,益州本地的豪强也好,关系都不错,刘备娶吴氏,一方面是有相士说吴氏有贵人之相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要借助吴家与刘璋旧部、益州豪强拉拢关系,如果这时把孙尚香请回成都,那吴氏将置于何处?

诸葛亮想了想,又笑道:“又何必去求孙夫人,难道校尉就不能投桃报李吗?”

“你们要的建邺的酒,我在建邺可没有作坊的。”孙绍摊摊手,有些惋惜的说道:“再说了,这门亲事成与不成还在两可之间,我就是想送投桃报李,也未必有机会啊。”

“校尉觉得可能不成?”

孙绍点点头,笑了一笑:“孙刘联盟,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是天下大势所需,又岂会因为一门亲事而成败?我江东固然有曹操大军压境,可是益州也在和夏侯渊大战。”孙绍指了指来来往往的军人,“你觉得成都的情况,我家叔叔会一无所知?”

诸葛亮笑了一声,没有说话。他们有探子在江东,江东自然也有探子在益州,这是无须多言的。如果仅从天下形势来看,这门亲事成不成的确实不重要,可是他通过这门亲事给孙权送了一副礼,孙权又岂有不收之理?他信心满满的说道:“校尉放心,我相信这门亲事会成的。”

“你这么有信心?”孙绍也笑了笑,见诸葛亮胸有成竹的点点头,也稍微放了些心。说实在的,他还真怕孙权会不同意呢。他想了想,忽然说道:“如此,那就看左将军给我多大的桃,我再决定报多大的李吧。”

诸葛亮心中一动,稍一咂摸,便品出了孙绍话中隐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