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页

呵,这厮果然最沉不住气,小肚鸡肠的货!为了此番御前议事,李显可是做足了功课了的,于各方的可能反应也早已是反复推演过了多回,对于李贤的这般举动自是早就心中有数,纵使如此,李显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头狠狠地鄙夷了其一把,可也没急着反驳,而是不动声色地躬身而立,一派听凭高宗圣裁之架势。

“唔……”

对于李显的能耐,高宗自是信得过的,毕竟有着前番突击吐谷浑的大胜在,然则高宗却并不怎么情愿李显再次挂帅,倒不是怕李显有甚不轨之心,而是出自一个父亲护犊子的心理,打心底里便不怎么情愿李显再次去冒战事之险,自是很想就此同意了李贤的进言,可又不愿当众驳了李显的脸面,一时间犹豫着不知该如何决断才是了。

“陛下,老臣以为河西乃我朝重地,万不容有失,若不然,西域糜烂倒是小事,关中有失则动社稷之根本也,今,贼大举来在即,若久议不决,恐有贻误战机之祸,老臣恳请陛下早做决断!”高宗这头沉吟了半晌也没个准话,边上站着的一众宰相们自是不敢随意催促,可乐彦玮却是没这个顾忌,从旁闪将出来,高声进谏道。

“这个自然,唔,乐爱卿以为何人可担此重任乎?”

高宗内心里还在犹豫着,可被乐彦玮这么一逼,却是不能再保持沉默了的,这便捋了下胸前的长须,索性反问了乐彦玮一句道。

“回陛下的话,老臣以为此番河西战事非止在战,更多则在经略一道,先稳守而后方能思破敌,我朝贤才虽比比皆是,然,依老臣看来,能担此重任者,不外有三,裴相乃首选,刘相次之,再来便唯英王殿下有此担当,除此之外,再无旁的绝佳人选,至于何人都督河西,唯请陛下圣裁之!”

乐彦玮也是有备而来的,这几日里早就与李显商议好了应对之道,此际一听高宗见问,自是答得飞快无比。

“启禀陛下,老臣愿为陛下牧守河西,肯请陛下恩准!”

刘仁轨年事虽高,可战斗意志却始终高昂得很,这几日的争议中,他老人家可始终是主战派的核心人物,此时一听乐彦玮将自个儿排在了第二位,登时便来了精神,不管不顾地便站了出来,高声请命道。

“父皇,儿臣有一言不知当奏不当奏?”

眼瞅着火候已是差不多了,李显自是不会再保持沉默,这便躬身禀报了一句道。

“哦?显儿有话但说无妨,朕听着便是了。”

对于刘仁轨这位老臣,高宗虽谈不上有多宠信,可却知晓其人文武兼备,乃当今大才,年岁虽高,可精神头却是极佳,原本见其自请出征,倒也颇为意动,毕竟此老有过经略辽东的成功案例在,以其守河西的话,高宗自是可以放心得下,正准备就此准了其之所请,可被李显这么一打岔,不得不将已到了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沉吟了一下之后,这才对着李显虚虚一抬手,温言地吩咐了一句道。

“谢父皇隆恩,儿臣以为经略河西乃长久事也,非旦夕之功,裴相乃左相,朝臣之首,领军作战于外短期固然无碍,长则不妥,刘相文武皆大才,当世少有抗者,以其经略河西,确是合适之人选,然,年岁不饶人,纵使刘相精神烁烁,终归是过了古稀,以如此繁复之重任压之,儿臣窃以为有失宽仁,实非仁君所乐为者,是故,儿臣自请此重担,愿为父皇镇守西疆,不灭吐蕃,誓不回朝!”

李显躬身谢了一声之后,先是分析了裴、刘二人不合适去河西的根由,而后,一派慷慨激昂状地发下了个宏愿,舍我其谁的气概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