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嗯。”李显本还打算慰籍林明度几句,可眼光的余角突然瞄到浑身绑着绷带的凌重正由着两名亲卫扶持着走了过来,立马便停住了口,翻身下了马背,大步行到了凌重身前。

“殿下,末将幸不辱使命!”

凌重伤得极重,全身上下中了十数刀,好在都不是致命伤,只是失血过多,此时已无法独力行走,这一见李显迎将过来,忙强挣了一下,似欲给李显见礼,却不料牵扯到了伤处,疼得直呲牙,没奈何,只能是苦笑了一下,低了下头,算是给李显行了个礼,口中略带一丝自豪地说道。

“嗯,此战能胜,尔当为首功,好好养伤,在此协助林刺史守住八宝川,孤当替尔多杀几个贼子!”李显很是欣慰地拍了拍凌重的肩头,温言地吩咐了一句,而后毅然转身上了马,缓步行到已整好了阵列的队伍面前,一挥手,高声下了将令:“全军听令,出发!”话音一落,率先纵马奔进了河谷,向深处奔驰了去,众将士见状,自是不敢怠慢,排开整齐的队列紧紧地跟在了李显的身后,万马奔腾间,尘土漫天飞扬而起……

第一百九十六章 摧枯拉朽(上)

大通河谷总长约六十余里,呈喇叭状,靠近兰州一面窄,向着青海一侧则逐步放宽,最窄处便是吐蕃第一道营垒所在之处,宽不过二十余丈,至于到了青海一侧的出口,则已是二里许的巨大豁口,自八月底击败了薛仁贵的大军之后,吐蕃人便已趁势占据了整条河谷,并曾试图将整个八宝川纳入版图,只是因着大唐兰州守备部队拼死抵挡,这才不曾得手,不得不在大通河南岸停驻了下来。

为彻底控制住新征服之地,吐蕃人于大通河谷内共筑营垒三道以遏制唐军的可能之攻击,除已被李显所部攻下的第一道营垒之外,尚有位于河谷中段依山而建的军寨一座,驻兵亦是一千,再有便是青海一侧出口处设有大营一座,统军大将为噶尔·东赞宇松之幼子噶尔·勃论,有军民约两万余众,其中能战之士约一万出头,余者为老幼——吐蕃人的军制虽经松赞干布改革后,已相对完善,可其作战习惯依旧不脱游牧民族之本性,但凡有战事,总是整个部落一起出动,能战之士在前征战,老幼则随行放牧牛羊马匹。

咸亨元年十月初六,李显所部趁夜袭取了吐蕃军前哨营垒,其第二道军寨之守将闻知唐军势大,不敢孤军坚守,弃寨而逃,唐军并未衔尾急追,而是在吐蕃弃寨安顿了下来,次日一早,方才挥军直奔吐蕃大营,是时,早有准备的噶尔·勃论率主力一万两千人出营列阵相迎,双方遂在大通河谷出口处形成对峙,大战一触即发,有趣的是双方的统兵官皆年轻得有些不着调——唐军主帅李显十六岁,吐蕃统帅噶尔·勃论也仅比李显稍长一岁。

吐蕃军一万两千人分成四部,左翼两千步兵,五百骑兵,统兵官千户长列咯·确吉;右翼一千五百步兵,一千骑兵,统兵官千户长沃论次赞;前军两千步兵,一千骑兵,统兵官千户长索伦赞;噶尔·勃论自率一千步兵、三千骑兵为中军。唐军则只分成三部,左翼宁远将军赵朴初、右翼游击将军高尚志,各统一千步兵,李显自率三千骑兵为中军,两军之间的距离约摸三百余步。

“对面的听着,我家大将军有请大唐周王殿下出阵一叙!”

就在两军默默对峙之际,吐蕃军阵中一名百户长纵马飞奔到了战场中央,操着生硬的汉语对着唐军阵列嘶吼了一嗓子。

搞什么飞机,这打仗还真跟演义似地过家家不成,叙话?莫非还要再来个单挑么?李显正在对跟在身边的三名骑兵校尉——李贺、王秉、程河东交待作战计划,冷不丁听到那名吐蕃百户长的呼喝声,眉头不由地便皱了起来,实在是有些子不知所谓。

“殿下,吐蕃贼子向来无信,您万不可轻出。”

“是啊,殿下,吐蕃人诡诈,恐另有埋伏,还是小心些好。”

“殿下,末将请命去探个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