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页

汉军只有两万余,虽然有汉军中闻名的骁将赵云、吕布,可是大将军宋丰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庸人,据说以前根本就没打过仗,他唯一提得上嘴的战绩,就是在不久前击败了牛头部落的裂狂风,而那一战宋丰根本没有上阵,真正作战的是赵云、吕布和夏侯渊。他能坐上大将军的位置,不过是因为他的女儿做了皇后,然后又做了太后。

对于这种外戚出身的大将军,难楼一向不以为然,他相信今天可以轻松的击败汉军,完成袁绍的重托。不仅仅是因为宋丰的无能,从兵力上,他也占绝对优势,他找不出失败的理由。

不仅是难楼这么想,几乎每一个乌桓人都这么想,他们士气高昂,眼中只有汉军身上的铁甲和手中的长戟、战马。袁绍可以给他们王的称号,可以给他们各种名份,但是袁绍无法提供他们各种物资,特别是各种武器装备。并州是大汉各州中最早推行新政的,他们的装备一直是乌桓人、鲜卑人眼馋的紧俏商品。市场上很难买到,走私的又非常贵,只有那些部落大人们才能买得起,普通士卒还是以皮甲为主。作战缴获是唯一的渠道,只是以前刘修还在,汉军强悍,乌桓人不敢去抢,今天机会来了,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好好的打劫一番。

与斗志昂扬的乌桓人相比,对面的汉军显得非常压抑,装备上的优势弥补不了士气的低迷。经过这段时间,几乎所有的战士都知道了洛阳发生的那些事,曾经带领他们征战沙场的骠骑将军刘修凶多吉少,现在率领他们的是外戚大将军宋丰。普通将士不像赵云他们有那么多顾忌,当然了,要他们为刘修奋起反抗宋丰也不怎么可能,他们只是觉得没劲,打不起精神,站在那里都耷拉着脑袋,这是他们表示对刘修思念的唯一途径。

面对两倍于已的乌桓人,几乎所有汉军都感到了死亡的气息,士气越发的低落。他们同样也是鸦雀无声,不过却是因为紧张而不敢出声,不祥的气氛让每一个人感到不安,心跳如鼓。

宋丰端坐着马上,双腿用力夹着战马。他没有在战场上出现过,也很少骑马,对这种场合也非常不适应,大战之前的压抑气气氛更让他不知所措,连战马都有些不安起来,不时的摆动一下脖子,晃晃身躯,而这些,都让宋丰感到紧张,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战马摔下去。

宋丰的窘迫落在将士们的眼中,更增添了几分破落,这样的大将军还能亲临战阵指挥?还能打胜仗?这次真是在劫难逃了。没有了骠骑将军的大汉边军,已经失去了灵魂,不过是一个披着精美战甲的行尸走肉。

沮丧的气氛在汉军中渐渐弥漫开来。

正在这时,战鼓声响起,节奏舒缓,鼓点沉着有力。将士们向中军看去,却看到中军的大将军战旗缓缓落下,他们不由得愕然变色。战斗未起,先折将旗,这绝对是个不祥之兆。

对面的难楼也看到了这一幕,他睁大了眼睛,仔细的看了片刻,忍不住一拍大腿,转过身对儿子楼麓说道:“你看,汉军的将旗落了。哈哈哈,看来火狐说得有道理,这一次,我们赢定了。”

楼麓今年正好三十岁,面貌有几分酷似难楼,不过他没有骑黑马,而是一匹纯白的战马,一如当年他跟着刘修赶往宁城时的模样。他敏锐的目光看着对面的大旗缓缓落下,惋惜的叹了一口气。作为年轻时曾经与汉军并肩作战年轻人,作为赵云的弟子,作为接受过卢敏启蒙的乌桓人,他一直不赞成接受袁绍的封号,与汉军为敌。只是关系到整个部落的存亡,他个人的意见无足轻重,更何况他现在还不是上谷乌桓的最高统帅,一切只能听他的父亲难楼的。

他知道,对面有他的师傅赵云,有曾经和他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可是今天,他却要与他们生死相搏,甚至要亲手杀死他们。他为汉军的雄风不再而惋惜,这不是他想看到的汉军,以前的汉军哪怕是以寡敌众,也是斗志昂扬,自信得近乎于狂妄,哪像现在这副怂样。

“等等……”楼麓忽然发现了什么,指着对面大声对难楼说道。

难楼正扭过头和遄结说话,听到楼麓的叫声,有些不快,扭过头斥了他一声:“你看你,儿子都满地走的人了,还一惊一乍的,以后还怎么统领部众?”

楼麓顾不上解释,轻踹马腹,战前向前跨了一步,和难楼的战马齐头并进,楼麓探身过去,附在难楼耳边,指着对面的汉军战阵,紧张得声音发颤:“父王,你看……”

难楼顺着他的手指看去,也愣了一下,凝神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