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页

同样,他只要愿意,也可以练出一支无所畏惧的精兵。

他现在正在做这些,而且成绩不错,一支精兵已经渐渐成形。

唉,要是袁绍不那么冲动就好了,他才是最好的练兵对手。卢植虽然用兵一般,可是他是刘修的先生,打败了他,很可能会激怒刘修。眼下羽翼未丰,与刘修交手时机未到,还是把他困在凉州比较好。

这人是个人才,可惜却不肯为我所用。否则的话,我和他联手,天下谁能敌?

张角想到一次次被刘修拒绝,不免有些头疼。

哼,他以为他的办法才能致天下太平,真是太幼稚了,那些世家怎么可能放弃已经吞下去的好处,怎么可能放弃手中的权得,怎么可能坐视他一步步的剥夺原本属于他们的权利?他是建了书坊,让书籍不再是世家的特权,可是有什么用,那些天子门生被排挤得没有出路,最后不还得向那些门阀靠拢才有官做?他是在并州行新政,得到了不少世家的支持,可是这是因为他给他们好处,而世家也有保家的需求,一旦北疆平定,谁还会听他那一套?

杀,只有把这些人杀干净,才能均贫富,致天下太平。而要做到这一切,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他传了十几年的道,深知那些正人君子的嘴脸,坐而论道,大可以向往上古三代的尧舜之世,可是要他们拿出兼并的土地来,你必须给他们更多的好处,而就算给了他们好处,他们也未必会真的放弃手里的土地。他们只想自己活得更舒服,从来不顾及别人的生死,仁者爱人,只是书上写写,嘴上说说罢了。

张鸣从凉州回来了,刘修以惊人的速度平定了羌乱,这超出了他的预料,可是蓝兰带回来的话,又让他放了心。刘修对蓝兰说,他和太平道只是政见不同,不是敌人。他想劝刘修放弃滴水穿石的异想天开,刘修反过来劝他不要太过执著,立刻放下武器投降,治大国如烹小鲜,否则天下必然大乱,如果执迷不悟,他一定会请陛下下诏,率并凉精锐赶到山东平叛。

对于刘修的警告,他不以为然,凉州羌乱虽平,却只是治标不治本,眼下宋建还在称王,钟羌还占着大小榆谷,刘修要彻底平定凉州,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等到了那个时候,他精兵已经练成,就算刘修来了,又有何用?

前两天,张角收到消息,说刘修派了两百骑兵到广平来支援卢植,其中还有他的师兄王稚。张角当时就笑了,两百骑兵能当什么用,至于王稚,哈哈,他除了呆在卢植身边做个侍卫,还有什么用?他的道术不如我,在用兵上更是一窍不通,难道我会派人去刺杀卢植不成?

刘修这是担心他先生卢植的生死,不是想与我为敌。他是个有孝心的弟子,我喜欢这样的人,虽然他和卢植都不喜欢我。

不过,这些骑兵的到来倒是提醒了他,他立刻派张鸣回到幽州,招集民众起事,争取能建立起一支骑兵。冀州是平原,正是骑兵用武之地,当初光武皇帝据河北而定天下,靠的就是幽州突骑,刘修平定北疆,依仗的也是幽并骑兵,如果他能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那将如虎添翼,更加强大。

禇燕的话有道理,她比张鸣还有见识。张角想起了禇燕的建议,且喜且忧。禇燕从凉州回来后,除了建议他加紧骑兵的建设之外,还提到了从汉中给羌人运粮,以换取羌人侵扰武都,迫使刘修不能分兵东下,并且卡断刘修进入益州的通道。这是个好建议,不仅拖住了刘修的步伐,而且为以后争益州埋下了伏笔,唯一的麻烦是,他曾经亲口答应过师妹,太平道的势力绝不侵入益州,绝不和天师道争信众。

这不仅仅是他对师妹的承诺,更是出于不想与天师道为敌人的考虑。太平道出自天师道,天师道是他的师门,他现在的一切都是师门所授,他不能反噬,另外,天师道虽然看起来不如太平道强大,但是天师道有天师道的法门,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与天师道为敌。

汉中之议,要再斟酌才行,不可盲动。可惜啊,师妹太固执,要不然的话……

“天公将军,官军出城了。”唐周匆匆的走了过来,打断了张角的浮想联翩。张角一惊,连忙收回心神,威严的看着唐周:“你说什么?”

唐周见张角脸上刚刚还是一片详和温馨,现在却冷若冰霜,吓了一跳,连忙又再说了一遍。据斥候探报,卢植率领大军从广平城出来了,击退了前去骚扰监视的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