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页

刘修笑笑,心道他是不希望羌人抱成团,可是也不能这么胡整啊。

“将军应该下令,羌人互相之间,可以按他们自己的习俗,偷也好,抢也好,只要不伤人,都可以不管。汉羌之间,就不能如此,发现一个,处理一个。”荀攸欠了欠身,笑眯眯的说道:“如果有向善的羌人,愿意按照汉军的规矩来,那就加入汉军,不再依从羌军的规矩。”

刘修眼珠一转,心道荀攸这计可毒啊。只要温饱无虞,谁愿意天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此令一下,只怕羌人中最富的那一批很快就会加入汉军,不肯再与贫穷的羌人为伍,随着战事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羌人会慢慢的变成汉军。

可是这样就能把羌人变为汉人吗?只怕未必,好象后来五胡乱中华的五胡中,就有不少是被汉化的胡人,这些人通晓汉文化,破坏力远比纯粹的胡人更强,野心也比纯粹的胡人更大。

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民族融合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荀攸这一计看起来可行,却也有着难以预料的隐患。这不是荀攸不够聪明,是他还没有这样的经历,在他们的眼里,无君的羌胡再怎么通晓汉文化,还是羌胡,岂敢对中原有觊觎之心。他们不知道,人的野心是一步步培养出来的。

……

二月,阎忠带来了好消息,汉阳姜家和阎家各出千人,组建一营,由姜家的姜舞率领,阎家的阎温为副。张掖的郭家招揽了一千多马贼,由郭汜率领。武威的段家不用说,一听说是刘修要组建汉军七营,立刻同意招揽族中子弟,联合武威的其他诸姓,再加上当年跟着段颎征战的义从,总共两千五百多人,但是段家要求这一营由段煨来指挥,目前是由贾诩的族人贾韵暂时统领。陇西有些麻烦,因为陇西大部分子弟兵都跟着董卓走了,这时候再组建一营加入刘修,可能会引起董卓的不满,所以暂时还没有回应。武都暂时还没去,酒泉、敦煌太远,一时半会的也顾及不到,只能以后再说。

刘修非常满意,阎忠跑了一圈,增加了六千人马,加上麴义的一千多人和他的亲卫营,汉军主力已经过万,手头总算有可用的人了。凉州战乱多年,士卒大多上马能战,虽然离刘修的亲卫营还有一定的距离,对付羌人却是足够了。

刘修摩拳擦掌,准备再战。就在这里,又传来了三个消息。一是傅燮派人送来的,他和天狼带着天狼营奔到大小榆谷之后,果然收获颇丰,基本上把钟羌积累多年的资财扫荡一空。不过这也彻底激怒了钟滇和整个钟羌,他们疯狂的到处搜寻天狼营的踪迹,要想报仇雪恨,夺回损失。亏得天狼营现在没有老弱拖累,行动迅速,而且又打劫到了足够的辎重,这才没有被钟羌逮着,这一个多月一直带着钟羌在山里转圈。不过钟羌人数太多了,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他们逮着,傅燮请求刘修搞出点事来,吸引一下钟滇的注意力,好让天狼营有个喘气的时间。

第二个是赵云送来的,他和徐荣联手,已经把北地、安定一带的羌人击溃,目前羌人正在向陇西、金城方向逃窜,请刘修决定下一下行动,是围歼这些羌人,还是赶跑了事。

最后一个消息是荀彧送来的。朝廷任命左昌为新任凉州刺史,并让伏完来凉州下诏,他们现在正在赶往凉州的路上,请刘修做好迎接的准备。

新任凉州刺史?刘修一听到这个消息就非常恼火。

阎忠不吭声,只是把荀彧的手札往案上轻轻一放。刘修见他神色自若,也冷静下来。“既然新任凉州刺史来了,我也好专心于军务,不用每天操那么多心了。”刘修看看荀攸,又看看阎忠,“你们看,这刺史府是不是该重新回到狄道来?”

他的话音未落,阎忠便点头称是。“将军所言甚是,如今羌乱未平,粮草紧张,正是应该就近筹集。再者,凉州刺史部原本就应该在狄道,只是后来羌人侵扰,这才移治冀县,现在要对羌人作战,自然是还回到狄道更好一些。”

荀攸听得出来刘修非常反感这个新任的凉州刺史,不是针对这个人,而是针对这个任命。刘修在凉州要建汉七营,羌七营,那自然是想在凉州打根基,而且不想再和并州一样被天子夺走。他的奏疏已经送到洛阳,天子却又任命新的凉州刺史,自然是有意遏制刘修的企图。刘修不生气才怪。

而阎忠的这个计策显然是要把这个新任的凉州刺史送到羌人的嘴边上,如果真的按他说的做,只怕这个凉州刺史用不了几个月就会被羌人砍了脑袋。这要是传到洛阳,天子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