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页

荀彧大大方方的上了堂,行了礼,然后微微一笑:“将军这是要去练兵,还是要去攻城?”

袁绍有些语塞,攻城?那岂不是说自己要反?可是如果要说是去练兵,那他摆这么大的阵势岂不白费?

“文若,你真是慧眼识英才啊,几个月不见,居然做了卫将军的长史?”郭图语带讥讽的说道:“怪不得上次请你来,你不肯屈就,原来是攀上了卫将军。这也难怪,卫将军当然要比前将军高贵一些。”

“公则兄,高贵不高贵,又岂能以官职高低而论?”荀彧不紧不慢的说道:“如果这么说,颍川四长又将置于何处?”

“原来文若也知道啊。”郭图撇了撇嘴,暗自笑了一声,心道荀彧这可是踏进了他的圈套了。既然高贵与否不能以官职论高低,那刘修这个卫将军就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了,荀彧这个卫将军长史也不比他们威风。

“既然是将军,当然要以征战为先。前将军曾经在卫将军麾下征战,想必对卫将军的用兵才能也是清楚的。”荀彧温和的笑着,“我想,前将军大概不会觉得卫将军徒有虚名吧。”

袁绍的脸腾的红了,郭图等人也哑口无言。要论用兵能力,袁绍的确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在刘修的面前,他却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资本。

何颙咳嗽了一声,打破了堂上的尴尬。“文若,你什么时候也成了好战的武夫?人品高下,岂能以能不能杀人为准?”

“伯求先生说得对。”荀彧躬身施了一礼。何颙是前辈,又提携过他,他不能不表示尊敬。“真正的士人,当文武兼修,正如李校尉一般,出可靖边,入可安民。”

何颙点头表示赞同,李膺李元礼的确是士人中的骄傲,文武全能,德才兼备。

荀彧转头看着袁绍,面带微笑:“那敢问前将军,你现在是准备去汝南安民,还是准备……”

袁绍顿时僵住了。到汝南安民,那就代表他承认汝南那些赶走张角的人是乱民,不到汝南安民,难道去靖边?这也扯得太远了吧。可是他也不能说,我现在是准备攻打旋门关,清君侧?既然荀彧到了这里,那刘修肯定已经到了旋门关,一想到要和刘修对阵,袁绍心里不免有些惴惴,说实在的,他从心底里对刘修有些畏惧。

堂上的人全都闭上了嘴巴,谁也不敢乱说话,荀彧的话把他们都堵死了,让他们怎么说都是错。更重要的是,他们和袁绍想的一样,既然刘修到了旋门关,就凭袁绍手里的黎阳营,恐怕是搞不过刘修的,起兵只能授人口实,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

而他们这些人也没有人愿意跟着袁绍担这个造反的罪名,摆出这个阵势,不过是想给荀彧一个下马威而已。可惜,荀彧不吃这一套,反把他们逼到绝路上去了。

荀彧见火候差不多了,不再追究这个话题,向袁绍拱了拱手:“陛下闻说张角在汝南生事,已经下诏张角诣洛阳,不出意外的话,张角将自诣廷尉。三公九卿皆在洛阳议政,诸将军列席。卫将军已经下令八关都尉严守关门,确保京畿安全。皇甫嵩在雍营,可保关中安定,卫将军希望黎明营能保得东线无恙。”

袁绍虽然郁闷,却无可奈何,只得点头答应。“此乃绍职内之事,请文若回报卫将军,绍可保冀州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