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页

“到了,可是陛下一直没有下诏,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卢植唉声叹气,愁容满面,“伯珪也写信来了,说辽西太守赵苞为国牺牲,朝庭也没个说法,这样子下去可不行。”

刘修沉默了片刻,有选择的把昨天天子和他说的话转述了一遍,暗示卢植天子可能要对汝颍世家动手,在这种情况下,封赏肯定会拖延一段时间。

卢植一听就急了,“这怎么能行,有功不赏,还要追究责任,那天下还不大乱?连光武皇帝度田都失败了,他能搞得好?”

“我看天子的意思,大概是准备乱一场了。”刘修苦笑着摇头,“他现在一方面在安排可靠的人到汝南、颍川任太守,一方面可能要重整禁军,确保洛阳的安全,这分明是准备重症下猛药,以乱治乱的意思。”

“胡闹!”卢植怒不可遏,将竹箸拍到案上:“你怎么不劝阻他?”

“我劝不住啊。”刘修很郁闷的说道:“光武皇帝度田失败,那时候人口不多,还可以拖延一段时间,现在拖不下去了。世家、豪强肆无忌惮地和天子争夺人口、土地,朝廷财源枯竭,连北征这样的战事都拿不出钱来,还要袁家自筹。这到底是朝廷出征,还是袁家出征?袁绍立了功,不赏肯定是不行,可是要赏了,袁家的实力更强,以后还有谁治得住他们?”

卢植愤怒的瞪着刘修:“那你的意思是支持天子了?”

“我不知道。”刘修很无辜的说道:“除了支持天子,我想不出有其他的办法。我想请教先生,先生以为现在应该如何?”

卢植张口欲言,可是随即又发现自己无法选择。支持天子,那就是自取其乱,不支持天子,难道支持袁家?袁家来势汹汹,明眼人都看得出他们就是又一个意图篡汉的王家啊。如果不是刘修这次夺了首功,斩杀了檀石槐,就凭北征的战功,还有谁能和袁家抗衡?凭袁家的实力,袁美人登上皇后之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又一个外戚将出现在大汉的朝堂之上。

这个外戚是前所未有的强大,袁家的整体实力远远的超过了以前的任一个外戚,甚至比起王莽都更胜一筹:不仅袁家的人脉超过王家,袁绍的能力也远远超过王莽,他可不仅是个书生那么简单,从他这次在塞北的两次大战来看,他远非王莽那个被儒家思想洗了脑的书呆子可比。

刘修说得没错,除了支持天子,尽可能的做好防范,把冲突控制在一个最小的范围内,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可是一想到天子要对袁家以及汝颍的名士举起屠刀,造成的结果将是士族对朝廷的又一次失望,伤害不亚于又一次党锢,他还是心急如焚。

刘修低着头喝粥,不想让卢植看到他的眼神。对他来说,不管天子怎么做,大汉的分崩离析都已经很难避免,袁家迈出了这一步,已经被逼到了悬崖上,没了退路,他们不会甘心任天子宰割。天子也不想就这么看着袁家掏空了他的根基,一步步的接管朝廷的大权,只能冒死一搏,至于会不会就此把大汉推入覆灭,谁也不敢保证。以天子那自以为是的性格,大概他是以为自己还能控制得住局面,可是他肯定想不到这是在柴堆旁玩火,一旦点着了火,事态可能就会脱离他能控制的范围。

对袁家来说,他们不进则亡,对天子来说,这是玩火自焚,可是对他来说,却无疑是机会。也许现在还没有人看到这个机会,但对他来说,天下大乱的征兆已经再明显不过,既然救已经没法救,那就只能顺其自然,静观其变了,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不妨推波助澜一把。

但这样的话肯定是没法对卢植说的,这无异于叛逆。

实际上的确也是叛逆。

卢植彷徨无计,坐在那里发了好一会愣,看得刘修心中不忍,可是又没有办法开解他。这种看着自己本能的要去维护一个人,却偏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走向灭亡的心态,他曾经有过。

“先生,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我觉得没什么实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