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页

“不是不能,只是……伤亡会非常大。”刘修沉吟着,“不瞒你说,我也想把檀石槐杀掉,只是……”他遗憾的咂了咂嘴:“可惜,我的军粮不足,就这些还是从袁术那儿强讨来的。”

“你太心善了。”董卓不以为然的摇摇头,觉得刘修虽然有用兵的才能,却有些妇人之仁。并州收获在即,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把那些囤田百姓的粮食全部收起来供大军远征嘛,至于那些曾经许下的诺言,随便找个什么借口就可以推翻了,何必这么拘泥。如果能把并州的一万大军全部带出来,甚至再征发一万人,又哪里会有现在的困境。

刘修笑笑,没有和他争辩,这个问题他已经和贾诩、荀攸讨论过很多次了。他们都不赞成毁誓征兵征粮,贾诩甚至说,留着檀石槐对刘修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很显然,这次大战过后,鲜卑人已经元气大伤,如果檀石槐再一死,那鲜卑人就更不足为惧,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有人认为北疆没有必要再驻这么多兵。如果要裁军,谁最有可能被裁?当然是刘修,可是如果檀石槐没死,那谁还敢提裁军的事?

贾诩进一步分析说,从目前的战果来看,袁绍虽然击败了鲜卑主力,但是他的伤亡也不少,将来论功行赏,他不会比刘修强多少。换个角度看,让刘修把袁绍从北疆挤出去其实对刘修并不好,一来没有了对手,刘修的作用会减弱,二来如果刘修主掌北疆,那接下来的奖赏就要由刘修负责,而刘修根本就背不起这个担子。

实际上就是由袁绍来背,他也会非常吃力。袁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他们已经输了。这个沉重的包袱会把他们拖死,而这正是天子希望看到的,也是刘修的机会所在。

刘修知道贾诩说的有道理,只是太残酷。按照他这个计划,那这一战其实是加剧了矛盾的激化,接下来,为了这笔数额巨大的赏赐,天子和袁家之间肯定会争得你死我活,而无数的世家豪门也会被牵扯进去。为了捞钱,他们会不顾一切,撕破所有的面纱。

但除此之外,他没有更好的办法,要他把这点家当全砸进去和檀石槐拼个你死我活,甚至付出自己的性命,他也做不到,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只能听贾诩的建议,虽然这很残酷。

不过,如果他不残酷,那最后承担后果的必然只有他。袁家坐享其成,却不会对他有什么感激,也许某个深夜,袁绍会想起他来,为他叹息一声。

但是,仅此而已。

刘修接受了贾诩的建议,他到这里来,只是找机会,有机会就战,没机会就闪。此时此刻,面对董卓的怨言,他能做的只有不动声色的挑拨一两句而已,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

气氛有些压抑,董卓这酒喝得憋屈,灌得猛了些,不知不觉的便醉了,开始痛说仕途挣扎史,牛辅等人开始也没当回事,反正董卓和刘修也不是第一天认识,只是后来董卓越说越激动,开始有骂皇帝老子的嫌疑了,他们才连忙把董卓连拖连拽的拉走了。开玩笑,刘修可是天子的亲信,这要是告董卓一黑状,那岂不是全完蛋了。

董卓虽然走了,可是他那些话也让刘修觉得有些烦闷,一时睡不着,便去练拳。他让许禇和张飞他们站在他前面,尝试着再现那天救关羽时的情景,只是效果显然不理想,试了几十次,不是撞倒了拦在前面的人,就是立足不稳,而且速度根本无法和那天相提并论,总之一句话,那天的神勇无法再现。

刘修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不甘心的坐了下来。他虽然听了贾诩的建议,可是并没有真正死心,他非常想和檀石槐正面较量一下,并且重创他甚至击杀他,哪怕是因此打乱了天子的部署也值得,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要想在草原上搞点事出来养寇自重还不简单嘛,非得养得檀石槐?这可不是狼,这是一头猛虎,不能当宠物养,这个道理他也是懂的。

不过,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对付檀石槐,那就只能让他走了,不甘心也是枉然。

“大人,你太心急了,这样是练不好的。”王稚和卢夫人并肩走了过来,他们已经在一旁看了很久,也知道刘修心急,但是他们也无能为力。

刘修苦笑一声,放弃了徒劳的努力,招呼他们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