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页

贾诩迅速扫了一眼书信,转手交给荀攸,摇头微笑:“和他的心计相比,他的战术就差得多了。让田晏他们几个联名请大人去为他火中取栗,这主意实在是高明。”

荀攸将信轻轻的放下案上,双手拢在一起,低下头想着心思,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对刘修说:“虽说有火中取栗的可能,但也未必不是趁火打劫的好机会。袁绍还有一战之力,檀石槐一路追杀过来,必成强弩之末,我们如果能击杀他,换取北疆十年内无大的战事,也是值得的。”

贾诩眼光一闪:“公达,朝中公卿可都是袁家的拥趸,到时候这一战是谁的功劳,恐怕不是你我能说了算,你觉得天子会希望看到这个局面?”

荀攸没有再说话,只是把灼灼的目光落在刘修的脸上。

刘修沉默不语,他知道贾诩和荀攸在这件事上的分歧所在,他也知道最好的结果是檀石槐和袁绍一起死,可是老天爷大概不会听他的。他立了功,袁绍也立了功,如果檀石槐追杀袁绍一直到边境,那袁绍又多了一个诱敌的功劳,就算檀石槐最后死在他的手里,袁绍的功劳也不能抹杀,天子想要夺他的兵权就没那么容易了。

可是,如果坐视不管,且不说檀石槐最后能不能杀得了袁绍,但千里追击,又没有援军,汉军的士气肯定会一落千丈,那些紧急征发来的将士打顺风仗还行,一旦处于弱势,士气很容易崩溃,被鲜卑人一路追杀,损失将会非常严重。

袁绍让田晏他们联名求援,本来就有鼓舞士气的意思在里面,如果他不去救,最后军心溃散,罪名可能会落到他的头上。别人也许不知情,夏育这四个人肯定会怪他。

“公达,你看看这沿途在哪里接应比较好?”

荀攸松了一口气,“依我看,落日原和天马原比较合适,袁绍既然打败了鲜卑人的主力,多少能补充一些辎重,再加上将士的战损,我估计他支撑到这里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如果尽快送出消息,大军得知有援军在等候,士气也支持得住。”

贾诩瞟了一眼刘修,欲言又止。刘修想了想,摇摇头道:“不行,落日原也好,天马原也好,离我们都有近千里之遥,我们要赶到那里去,未必来得及。”

荀攸笑笑:“是的,如果大军赶过去,的确是来不及,可是如果是千人左右的前锋,却完全有可能。”

“千人左右的前锋?”刘修很诧异:“那去了有什么用?”

“鼓舞士气。”

刘修想笑没笑出来,心道荀攸这家伙比贾诩还毒啊,说是派人去接应了,可是只派千人意思一下,把将士们的士气激励起来和鲜卑人拼命。如果不谈道德,这的确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战术。

“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对付檀石槐。”荀攸重新拿起那封信,“从袁绍很简单的描述中,我发现这场战事和檀石槐有非常大的关系,两路汉军的先胜后败,都是因为檀石槐。我怀疑,他有一支非常强大的力量,能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

刘修点了点头,“我听说过,他有一支叫玄武营的亲卫营,大概在三千人左右,都是从各部落精挑细选的贵戚子弟,既有笼络的作用,又有监视的作用。这些人装备非常好,有和我们汉军相似的札甲,环刀,现在又装备上了马镫,加上他们原本就擅长的骑射,战斗力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