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页

“是的,这个指环是在明帝永平四年入宫秘藏的,桓帝延熹前后失踪,不知去向。”

“也就是说,这个指环很可能是宫里的失物?”

“非常可能。”蔡邕遗憾的说道:“只是我没有看到密符的具体记录,不知道你这指环里面的这几道花纹是不是就是那个密符,要不然我就能确定了。”

刘修没有再吭声,如果说这个指环是刘歆的遗物,而他是刘歆的子孙,似乎倒也可以解释老爹诡异的行踪和态度。刘向、刘歆是刘邦四弟,楚元王刘交的子孙,而刘交在刘邦兄弟之中比较特殊,他是刘太公的私生子,又是刘家兄弟之中唯一读过书的,学问不错,人也非常聪明,这从刘向父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可以看得出来。更重要的是,楚国后来还是七国之乱的主力,第三代楚王刘戊和吴王刘濞一起造反,被周亚夫击败后自杀,楚王之位转由刘交的第三子继承,不过传承到第八任楚王,刘交的六世孙刘延寿时,因参与广陵王刘胥谋反,刘延寿被杀,失去了楚王之位。

刘歆是刘交的五世孙,后来成了王莽谋朝篡位的主力干将,从这几代人来看,似乎刘交这一支一直有叛逆的基因,难道是潜伏了一百多年,现在觉得大乱将起,准备再跳出来搞一把?

刘修看看蔡邕,又看看指环,猜测着天子的意思。天子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些情况,那天子为什么不把他抓起来?就算不抓起来,也应该加以防范啊,他才不相信天子有那么大的肚量呢,把长水营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就安排了刘表在他身边,后来还准备安排蹇硕做监军。现在知道他很可能是刘歆这一系的子孙,他能没有一点动作?

只是这话不好问,问了天子也不会说,天子也许在看他的表现,也许在布什么局,也许是觉得他暂时还有利用的价值,在没有暴露明显的反意之前,不想对他下手。

这事儿,得向老爹问个清楚。

第269章 做饼

早饭过后,王允来请刘修去议事。不知是昨天睡得太迟了,还是夜里没睡好,王允显得有些憔悴,虽然腰杆还是挺得笔直,可是往日那种精神焕发的精气神明显有些不足。

“你今天先跟诸君把并州的情况介绍一下吧,我就不参加了。”刘修说道:“我要出去一趟,可能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两天后回来,如果你们还没有议出一个结果,我再参加。”

“大人要出去?”

刘修含糊的应了一声,没有回答王允的问题,反问道:“这两天的会议,你没有问题吧?”

王允的剑眉一挑,迟疑了片刻:“允尽力便是。”

王允这句话答得底气全无,敷衍的问题十足,刘修听得清清楚楚,却不点破,拱拱手:“那就有劳子师了,请代我向诸君致歉,有什么不到的地方,待我返回后,再向诸君陪罪。”

“不敢。”王允狐疑的看了刘修一眼,转身离去。他出门的时候,看到郝昭正在备马,便装作很随意的样子问了一句:“伯道,大人这是准备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