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页

杨赐忧心冲冲,年轻的天子,年轻的权臣,这些人都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管理这么大的国家有那么容易吗?连他这样熟读诗书,为政多年的人都觉得紧张,偏偏他们觉得这事简单得很。特别是那个张角,动不动就说什么“治大国如烹小鲜”,他懂什么,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吗?

“你耐心的等着吧。”杨赐心情非常不好,没有心思再和袁逢说下去了。他盯着袁逢说道:“你给本初装备了五十名亲卫,可是你想过没有,五十名亲卫也许能保住本初的性命,却未必能影响一场战事。你要是真想本初立功凯旋,是不是应该多筹集一些粮食送到北疆去?”

“这……这可不是我袁家一家的事啊。”袁逢尴尬的说道:“杨公,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长水营是朝廷的长水营,总不能因为本初是长水营的司马,就由我袁家来供养长水营吧。”

杨赐见袁逢胡搅蛮缠,故意歪解他的意思,心情大坏,再也没耐心和他说下去,摆了摆手,告了个罪,起身走了。袁逢被他晾在堂上,也非常不高兴。一想到刘修如果吃了败仗,朝廷的格局就可能有大的变动,他就是期盼不已,只是想到袁绍时,他不免又有些担心。

袁逢离开杨府,没有回自已的家,直接去了袁隗的府第。上了堂之后,见堂上除了袁隗和陈寔之外,还有一个五十左右的老者和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不免有些诧异。袁隗见了,笑着介绍道:“这位是颍川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荀慈明,这位是他的从孙荀攸荀公达,刚到洛阳,先到你的府上,闻说你不在,这才到我这儿来小坐。”

袁逢一听,连忙上前行礼:“原来是神君后人,无双慈明啊,久仰久仰。”

荀爽浅笑着还了礼。袁逢入座后,说了些客套话,才问起了荀爽的来意。荀爽转过头看看荀攸笑道:“我这从孙是个好兵之人,听何伯求说北疆有战事,颇为心动,特来府上打听打听。”

袁逢灵机一动,看了一眼袁隗,袁隗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袁逢笑道:“暂时还没有消息,不过既然心动,何不化诸行动,到北疆游历一番?太丘公的儿子陈季方也在北疆呢。”

第243章 喜相逢

光禄城位于五原塞西北,杨树湖东北,得名于建城者汉武帝朝的光禄勋徐自为。那时匈奴人已经被赶到大漠以北,为了加强对五原、朔方的控制,汉人在塞外建立了几十个亭障,绵延千里,直到浚稽山下。光禄城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设施也最全,故称为城,作为塞外亭障的管理机构,和匈奴人的交往也大多在此城进行。

后来中原兵火四起,朝廷无力北顾,光禄城以及那些亭障就渐渐的荒废了,匈奴人卷土重来,他们对这些亭障恨之入骨,报复性的拆掉了不少,光禄城也在其中,如今无人居住,杂草丛生,成了野狼、野狐的家园,冬天暴风雪来临的时候,呼啸的北风吹过城垛,犹如百年前的冤魂在叫。

如今这里是红日部落的牧场,鲜卑人住惯了帐篷,不喜欢呆在城里,所以他们也没有心思对光禄城进行修复,至于过路的商人,他们偶尔在里面住一下,第二天就要起程赶往远方,当然也不会有心情和财力去整理。

光禄城孤独的在这里立了两百年,经常光顾的还是只有野狼、野狐,偶尔还有几个路人。

一个鲜卑斥候纵马而来,他在雪原上奔驰了半天,又冷又饿,脸都被风吹僵了,想要进光禄城歇歇脚,光禄城虽然已经没有什么木头可以生火,但是疯长的野草却不少,如果还能再打只狼或者兔子什么的烤一烤,那就再好不过了。

“吁——”鲜卑斥候在临进城的时候,突然勒住了战马,警惕的目光顺着路上的两行马蹄印伸展到城门内,心有疑虑的看了看城里,迟疑了片刻,掉转马头,猛抽战马。战马吃痛,发力狂奔,比来时奔得还要快上几分。可是骑士还不满足,他拼命的抽打着战马,仿佛城内有巨大的危险。

破败的城墙上,吕布突然站起身来,手挽雕弓,正要发射。刘修及时的叫了一声:“奉先,抓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