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天子松了一口气,下诏嘉勉宋丰,说他虽然在司徒任上作为有限,但是忠心可嘉,任他为车骑将军,隶尚书事,依骠骑将军董重例,手下领兵千人,增邑五百户。其子隐强侯宋奇拜为执金吾,增邑二百户。宋家虽然丢了司徒的实权,却得到了不亚于司徒的荣誉和实利,可谓是因祸得福。

紧接着,天子任命司空杨赐为司徒,任命光禄大夫唐珍为司空。

天子随即修改了北征计划,免去刘修的北军中侯之职,实授为长水校尉,加侍中,率长水营屯并州,驻晋阳,兼领并州刺史。任卢植为北军中侯;免去步兵校尉王瑜之职,改授光禄勋,步兵司马夏侯渊迁步兵校尉;免去袁逢之职,改授虎贲中郎将,步兵假司马张郃迁屯骑校尉;射声司马王匡迁射声校尉。

十一月初,天子大试,取士五百。择吉日,于平乐馆大阅,为即日出征的长水校尉刘修壮行。天子令太尉送至孟津,是时,鼓吹在前,伍伯开道,虎贲十人,羽林二十人夹侍,人皆以为荣焉。

孟津,刘修与太尉张奂、先生卢植等人挥手告别,登船北渡。运输大队长搜粟都尉曹操一直把他送到船上,苦着脸对他说道:“德然,你现在是威风了,虽然只是个长水校尉,可是到了并州,你很快就能手握五千精锐,建功立业,就在眼前。我可惨了,只能带着几百楼船士千里迢迢的给你运粮。”

刘修大笑,然后斩钉截铁的说了一个字:“该!”

曹操的郁闷是有原因的,他虽然有意无意的脱离了袁绍,但是并没有改投刘修,在他看来,刘修的实力根本不如他,只有刘修投他,哪有他投刘修的道理。因为这个心理,他一直刻意的保持着和刘修的距离,这次刘修主动邀他进北军担任一个校尉,他婉言拒绝了,可是话音未落,袁绍成了长水司马。

这个消息让曹操挨了当头一棒,他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这一次真是亏大了,白白丢了一个大好的机会。袁绍为什么入北军?说明世家开始把注意力放到争夺兵权上去了,他们不再满足于争外朝的虚名,为此袁绍不惜去做一个司马。

袁绍费心费力,自降身份去做司马,可是他却把送到手边的一个校尉丢了,眼光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就在他想着是主动找刘修,还是等刘修再来找他的时候,天子下诏任他为搜粟都尉,同时免去了宋丰的司徒,改任车骑将军,听说为了这事,天子之前还斥责了宋皇后。当此敏感之时,曹操不敢惹得天子不快,更不想让刘修对他进一步的反感,所以虽然委屈,还是走马上任了。分别之即,曹操半真半假的和刘修发了一通牢骚,一来是表示一下自己的后悔,算是认错,另一方面也是在袁绍面前表示一下,我和刘修可是朋友,比你们的上下级关系亲近多了。

袁绍对此心知肚明,他就站在刘修身后不到十步的地方,把曹操和刘修的话听得一清二楚,但是他黑了几分,也多了几分刚毅的脸上却一点动静也没有。陈谌站在他的身边,似笑非笑看着舟侧川流不息的河水,忽然叹了一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知今日之水,可是夫子当日之水。”

袁绍垂下眼皮,看着翻滚的河水,沉吟道:“季方先生,天道变乎?”

“天不变,道亦不变。”陈谌应声答道。

袁绍不解的看着他。

陈谌微微一笑,大声说道:“此许狂生和方术之士,骗骗无知的庶民还可以,要论道,他们哪里有资格。张角不过是个对经学一知半解的狂生,卢氏更不值一提,事鬼道的巫妇而已,安世高不过是个蛮夷术士,他们哪懂什么天道。”

袁绍明白了,他这是借着感慨贬低刘修在太极道馆举办的论道呢。如果刘修应战,那一场辩论就在眼前。刘修的经术不精,恐怕不是陈谌的对手,吃瘪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