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曹操眉毛一挑,有些明白了刘修的意思,眼中顿时露出了希望的光芒。正如刘修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角度,自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所谓的聪明人,就是能跳出自己的立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这样才能看得更全面。

曹操显然具备这样的素质。他放松了腿,轻松散漫的靠在凭几上,翘起了二郎腿,双手握在一起,两只大拇指不停的转着圈,目光闪动,显然在权衡利弊。

刘修也不急,他知道这个时候催曹操只会适得其反。眼前的曹操虽然不是他印象中的那个大奸臣,但是不代表他就是个忠臣,在家与国之间,他首先要考虑家。他的想法不可能完全得到曹操的认同,相反,他也许能认同曹操的选择。他在王楚面前说得慷慨激昂,多少有几分美色当前,义气用事的成份,真要让他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为大汉出生入死,他也没那觉悟。

当然了,他也不想被人过河拆桥,当成走狗烹了,在这方面他有着清楚的认识。且不说当今天天子不是什么仁君,就算是仁君,他也不会把性命交到他手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汉文帝号称仁君,不也是收拾了周勃?

“你要我怎么做?”曹操仰起脸,一脸正色的看着刘修:“你要先明白一件事,在士族和天子之间,士族虽然一直处在下风,可是士族的根基却不是天子所能比拟的。两次党锢已经让天子人心尽失,说他是孤家寡人,可一点也不过。”

刘修明白曹操的意思,如今天子要面对两大势力,一边是看起来很强大的宦官,一边是看起来落于下风的士族,宦官的根基全捏在天子的手上,别看宦官威风不可一世,但是天子真要收拾他,也就是一道诏书的事,士族看起来落了下风,但是士族的根基在天下读书人,天子不可能杀尽天下读书人,真要那样,他也等于杀死了他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天子对付士族,远比站在士族一边的风险大,实际上曹操一直想和士族站在一起,只是士族一直看不上他罢了。而且曹操还有另外一种选择,我两不帮,站在旁边看着,他目前的情况就近乎于此。

但是刘修需要他的帮助。

刘修知道,自己现在看起来每一步都走得很成功,但是这点成功实在微不足道,不管是对于宦官还是士族来说,他都不值一提,要想收拾他,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真要到了那一步,天子不可能为了他与宦官或者士族发生直接冲突,最大的可能就是牺牲他。

太后?最多让她伤心几天也就过去了。

就算他还能走得更远,那又如何?他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但超越时代未必就代表着能胜利,王安石变法失败,并不代表他的办法就是错的,实践证明,他的变法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太超前了。

他可以把握大的方向,但他处理不了具体的事务。如果说让他现在做一个县令,他就没有曹操那么得心应手。在那些事情上,他超前的意识帮不了太大的忙,正如他在宁城的时候,真正救了他命的还是强悍的身体和敦武传授的武技,否则他就算带来了一整套的百科全书,最后也可能被一个小卒砍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贵有自知之明,刘修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同样也清楚的知道仅凭他一个人很难有什么作为。他现在如果说,曹操你跟着我混,我保你荣华富贵,那结果只可能是曹操客客气气的把他送出去,暗地里骂一声傻且,然后再也不来往。

这话现在大概也只有袁绍那样的人说出来,才有人相信,他刘修说是不会有人信的。

要想把曹操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他必须给一个能让他接受的理由。刘修没有回答曹操的问题,反问道:“你觉得现在大汉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曹操眉头一颤,手指捻了捻,沉吟了好半天才说道:“宦官当政,士人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