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是啊。”卢敏眉头挑了挑:“我要去上谷,家父没人照顾,我想明天把阿母和弟弟先送到桃谷去陪他,来回可能需要两三天时间,姑娘可有什么打算?”

毛嫱略作思索:“我也陪先生走一趟吧,正好也要回去和家父商量一下。”

卢敏也不反对,转过头对刘修说道:“德然,玄德,既然毛姑娘要同行,你们就不用跟着我了。马上我给你们授一篇文字,你们好好揣摩,有什么问题等我回来再解答。另外,德然你留心一下,看能不能通过张家和其他几家接触一下,探探他们的心意,争取能多说服几家。”

“喏。”刘修躬身答应,眼神平静无波。

毛嫱暗自叹了一口气,蠕了蠕嘴唇,欲言又止。

毛嫱回了自己的房间后,卢敏取出一卷竹简,抓紧时间给刘修和刘备授课,这是《古文尚书》的第一篇《尧典》,他先让刘修和刘备各自读一遍,看其中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明白的典故,然后开始讲解,在刘修他们提出疑问的地方重点讲述。他讲得并不快,而且也不烦琐,只是通了字词,讲了个大致语义之后,便结束了第一次授课。

“还有什么问题吗?”卢敏看着刘修二人,含笑问道。一开始授课,他深藏在眼中的忧虑便不见了,整个人散发出一种温润如玉的自信。

“那个……先生不讲讲这些究竟有什么微言大义吗?”刘备有些不解的摸摸头。

“德然,你呢?”

刘修眨了眨眼睛,慢慢的说道:“先生……是想让我们先自悟吗?”

“呵呵,德然,你的悟性果然高。”卢敏轻声笑了起来,赞了一声,将手中的竹简卷好,塞到刘修手里,转过头看着刘备:“玄德,我给你布置一个课业,在这两天里,将这一篇《尧典》抄写十遍,然后背熟,也许……到时候你自己便能悟出一些微言大义来。”他顿了一下,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又接着说道:“做学问,就和饮茶一样,是冷的还是热的,香或不香,只有你自己知道,其他人都是不清楚的,你要想知道其中的微言大义,你就要自己去悟。”

刘备脸一红,低下了头。

“那是不是说先生就不用教了呢?也不是。先生的作用,便是在你悟道的时候给你指一条正确的路,防止你走到歧途上去。”卢敏收起了笑容,郑重的对刘修二人说道:“你们也知道,家父研习的是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妄自引申,曲解经义,更不喜牵扯谶纬之类鬼怪难明之事。六经皆史,明史而知古今事,以史为鉴。明白了吗?”

刘备抢先答道:“多谢先生教诲,我明白了。”

刘修沉默不语,卢敏看着他,嘴角微微挑起:“德然?”

“我……不是很明白。”刘修有些迟疑的说道:“我要……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