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页

当然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科学院要发展起来还需要时间,先物色百十个孩子进去,算是第一批学生吧。

经过外城时,数以万计的劳力正在开挖护城河,远远就能听到阵阵喧嚣声,现在正值冬季,气候干燥,是最利于挖掘河道的季节,待到春来雨水多了,可就难作业了。

而且按杨逸的提议,先挖护城河,将来就可以联通汴河、蔡河、五丈河等几条河道,方便筑城物资输送。

杨逸从车上看到了一样新装备,那就将作监新制造出来的葫芦吊,河道中的劳力正用葫芦吊将河道挖出的大石块吊起,只需一个人拉动铁链,就能将一两千斤的大石吊起来,这些大石再经匠人粗略加工,就可作为将来筑城基的材料了。

越接近南薰门,路上的车马越多,运送大砖、石条等建筑物资进城的车马连成了长龙,以至于五城兵马司要派兵丁出门维持秩序才行。

十三娘见了这车水马龙的景象,俏然笑道:“官人,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一切与官人无关呢,你呀,就是整天不务正业,嘻嘻……”

“谁说我不务正业?没看到大宋处处缺少劳力吗?为夫现在的正业就是与夫人你们多生孩子,咱们得努力为大宋做些贡献才行……嘶!娘子饶命啊……”

第742章 无题

当初从西域回来时,杨逸曾想过凭阿黛拉在东京掀起一场胡旋舞热,结果回京后才发现,由于西域的回归,胡旋舞已悄然在东京流行起来了,根本不用他再去多事。

他想推广胡旋舞,主要是觉得大宋的学者有些矫枉过正了,汉文化有日趋保守的趋势,特别是程朱理学已初具雏形,杨逸不想过多去批判程朱理学,但其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是他无论如何难以接受的。

什么是天理?杨逸个人认为,天理就是人心,只有顺应人心才是最大的天理。

程朱理学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百姓的思想,使汉文化趋于保守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中国历史上,从程朱理学被定为官员学说后的几百年间,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象李白那样“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人,那种浪漫、豪放、洒脱的人性被禁锢了。

抛开这些不说,程朱理学本身就是极为保守的东西,他们反对革新,毫不吝言辞批判王安石变法,说王安石新学为异端邪说“于学不正”、“杂糅佛道”或“学本出于形名度数”,把新学作为变乱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国的理论依据,予以无情打击。

作为革新派,杨逸无论如何是要抵制理学的,现在程颐还在西京洛阳讲学,名望极高,曾有人考中了进士,朝廷派官而不就任,转投到二程门下求学,这人就是杨时。

杨时这个人非常关键,他是二程的嫡传弟子,朱熹、张栻的学术就是传自杨时的,在程朱理学中,杨时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