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页

再加上城市人口的众多,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这些对东京城的布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东京城的主要街道是通向各个城门的大街:从宣德门至南薰门;从宣德门外向东至土市子,再折向北经封丘门一直延伸到永泰门,从州桥向东经丽景门至阳门;从州桥向西经宜秋门至顺天门。这4条街道称为“御路”,为皇帝出入所经。

城中街道宽窄不一,窄的街道宽二十五步至五十步;

宽的象宣德门前的御街宽二百余步,约300米,实际上是一个宫廷前广场。

但御街长度只有千步左右,也就是大概1500米长这样,两则分布着六部衙门。衙门前是各种小贩摊点,这可谓是东京最大的特色,别说六部衙门了,就是两省外头也布满的各种店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东京商业太繁荣了,已经难以做到象唐朝长安那样,把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的划分出来,不管外城和内城,都是居民区和商业区混杂在了一起。

不光是这些有铺面的商栈,沿街沿河还有大量的临时摊点,甚至很多小船也被改造成了流动商店,岸上则有一种叫车船的,用牲口拉着沿街游行,车船上商品应有尽有,吆喝声此起彼落。

除了商业繁荣之外,京中权贵云集,富商巨贾之家无数,这些豪富之家有钱有势,所建豪宅占十数亩的比比皆是。东京城就那么大,于是“侵街”现象日益严重,街道远不如纸面数据上显示的那么宽。

有的街道原本有二三十步宽,但你侵一点,我占一点,最后就变成了狭窄的小胡同。倒是很适合那些偷情的男女。嗯嗯,杨大学士好象、似乎就在某条小胡同里风流快活过。

问题是街道不是用来给你偷情的,如今东京的街道处处交通堵塞,如此狭窄的街道,房子又多是竹木结构,一个失火就不得了,城内虽然百步就设一个潜火铺,并设有专门的瞭望台,但失火之后,却往往扑救不了,狭窄的街道也起不到隔离带的作用,有时一烧起来就是几个坊全部付之一炬。

杨逸进京以来就经历过一场火灾,那次是人为的纵火,庆幸的是那夜下雨了,火势得到了控制,才没有造成大面积的损失。

现在既然要扩建京城,这些问题就必须得考虑到。

沈清直很快就似定的扩建提举司的官吏名单,当然,这只是初步的名单,由二十个各级官员以及八个在建筑方面经验丰富的工匠组成。

杨逸一纸公文递上去,这二十八个人就全进了扩建提举司。

在人员调派方面,章惇并没有再故意作梗,他提议让杨逸来筑城,除了有试探之意外,也确实认为杨逸有这个统筹能力。

而且现在杨逸已经主动接下这份差遣,等于是表明了退让的态度,若是再步步紧逼,毫无疑问必将导致杨逸猛烈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