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页

这回轮到杨逸愣了一下,接着满腔愤慨地嚷道:“抢跑?马汉卿,你他娘的什么时候也变成无赖了?老子还没叫开始呢!”

“哈哈哈,大人,属下这是近墨者黑啊!”马汉卿一边抽打着战马,一边放声大笑。

“他娘的,这是什么世道?怎么谁做了坏事,都往我身上抹啊!”

两骑如飞龙过海,在风雪中放蹄狂奔着,呼呼的风雪扑面而来,刮面生痛,但人就是贱,杨逸在京城才呆一段时间,竟觉得这样才能释放心中的郁气了,他甚至扯开了一边衣袍,任风雪肆意地吹打着。

到了乱坟冈,俩人停下来时,又不禁相视大笑。

策马慢慢往回走时,杨逸才开始问道:“汉卿,什么时候到京的?”

“昨日晚间,到大人府上一问,夫人说大人在别院,今日便来了。”

“西域的情况怎么样?”

“总体上没什么大问题,但小叛乱却也不少,乱民为匪的现象越来越多,大部分都是以圣战为名,四处抢掠,我军出动剿杀,这些乱匪便有闻风远遁,而且有些乱匪颇得当地百姓拥护,主动替他们掩饰行藏的不在少数。”

这些事情,杨逸已早有所料,战争时期,大军还在西域,不会有多少人敢跳出来作乱,但大战过去后,西域不可能再驻守那么多军队,象疏勒那样的大城,驻军也就两三千人,那些小县小驿,有的甚至只有十人八人驻守,而文治方面又没走上正轨,这个时候是最容易滋生叛乱的。

虽然这不是杨逸所愿,但从一个客观角度来说,西域不平静,对大宋不利,但对他个人却是有利的,这近似于“养匪自重”,虽然这匪不是他养的,但却客观上形成了这种现实。

如此一来,朝廷就必须继续重用那些能征惯战的将领,而这些将领多出自杨逸嫡系,这些将领手握越多军队,杨逸手上就有更多的资源,更深的底蕴。

杨逸平静地说道:“这些叛乱光靠军队镇压是不行的,当以文治为主,使民心归附,这才是治本之道,佛道两家进展如何?”

马汉卿目光顿时有些闪烁,挠着头说道:“大人,这个……如今西域流传着一条……呃,按大人的说法,是流传着一条小道消息,说是大人的意思,让佛道两家分开传教,免得造成相互拆台的恶果……这个嘛,道家负责约昌、于阗、疏勒、等地,佛家前往西州、龟兹、北庭等地传教……”

哪来的小道消息,这还用问吗?

照马汉卿这么搞,道家可就占天大的便宜了,因为西州、龟兹、北庭这些地方原是高昌回鹘国土,而高昌回鹘本就是信佛的,还用得着佛家去费那个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