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页

十三娘几人换上男装后,少了顾忌,砸了起花绸来那动作花样繁多,神出鬼没,玩得欢天喜地,一朵朵红色的花绸在她们玉臂挥舞间,如天女散花,纷纷扬扬;

岸边人群的热情一下子就被她们带动起来了,纷纷到岸边争购花绸投到舞台上,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盛世繁华景象。

那些来自各国的商人、留学生,被这空前绝后盛景深深地震撼了,若不亲见,谁能想象世间竟有这天堂一般的盛世景象?不知多少人暗暗发誓,一定要留在东京,要老死在这人间天堂里。

砸花绸吧,让我们也融入东京城,融入这片欢乐的海洋中。

胡商是很有钱的,不管他们是不是打算居留东京城,但能与杨逸攀上交情,这是各个胡商都梦寐以求的事情;

杨逸把大宋的边境线向外扩展了数倍,现在边境线上几乎都是他的嫡系军队在驻守,就算不是杨逸一系的将领,只要能和杨逸攀上交情,打出他的名号,那也必定是通行无阻。

所以为了争得上船与杨逸接触的机会,这些胡商哪怕是倾尽身上所有,也在所不惜,一大筐一大筐的花买下来,然后不要钱似的往台上砸。

与胡商有着同样心里的宋商绝不在少数,他们近水楼台,更清楚杨逸的能量有多大,杨逸绝不止在军方能够呼风唤雨,在政界也已隐隐压首相章惇一头;

年初次相苏颂告老还乡,他多年来自然形成的人脉关系,几乎都转投到了杨逸这位女婿的门下,加上杨逸这些年自己拉拢起来的嫡系官员,很容易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派系。

另外就是杨家的商队,和江南的商会已隐隐结成一体,有杨逸的势力护航,再有东南商人的财力支撑,其中的能量让其他商人想想都为之发抖;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杨家,还是江南商会,在杨逸有意的引导下,其发展方向主要是海上贸易,不断地向外拓展着新的航线,新的市场,并没有过多的抢夺国内的市场;

否则大宋的其他商人要嘛也抱成团,找到强力的靠山,否则根本没有他们生存的余地。

但杨逸以江南商会为基础,有意发展成后世“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商业集团的心思,国内的商人不知道啊!

现在江南商会的势力之庞大,让他们想起来就心中打颤,谁知道他会不会回过头来吞并国内的其他商家呢?

真到那时,谁能避免被吞并的命运?

最好的办法就是攀上杨逸这根高枝,加入到这艘商业巨无霸当中去,这样既可避免被吞并,而且还能成为吞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