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页

在实职方面,又给他加了一个枢密院副使的差遣,虽是副使,但以他的威望,在枢密院的话语权将不会次于正使许将,甚至要凌驾其上也不是难事。

但这些封赏和他立下的汗马功劳比起来,还是少了些,杨逸已赏无可赏,那只有恩荫他的子嗣了,长子杨睿封了个正六品上阶的朝议郎,次子杨鹄封了个正七品上阶的朝请郎。

封赏下来了,但大殿上的杨逸却是无动于衷,他长身一礼,先向珠帘后的刘太后说道:“太后,臣率军出征,皆赖先帝英灵所佑,今上仁德感召,才使得四夷臣服,兵锋所至,摧城拔寨,势如破竹;

臣之所为,未能报三代圣君隆恩之万一,何敢言功?如今臣受百官弹劾,实为待罪之身,以待罪之身冒功请赏,朝中百官定难心服,今日之封赏,还望太后收回,臣,不敢受。”

杨逸刚说到这,金銮殿上顿时一片哗然,嗡嗡的议论声让大殿变得跟菜市场一样。

特别是那些弹劾过他的官员,神色皆为之大变。

杨逸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那就是不惩办弹劾过他的官员,他就不领封赏,这是挟旷世大功而逼满朝君臣啊!

杨逸他竟然敢这么做,简直是胆大包天!

狂妄!太狂妄了!

但他就狂妄了,你能把他怎么着?

立即收回封赏,将他打入大牢,或者直接推出午门问斩吗?你敢吗?

就算你敢,太后肯这么做吗?天下的百姓肯答应吗?

或许你会说就算砍了杨逸,天下百姓也不可能为他而造反,这没错,但民心尽失是免不了的;

而且普通百姓不敢造反,但不代表没人敢,随杨逸出征的十万虎贲肯善罢甘休吗?他们不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吗?

就在满朝大臣哗然不止的时候,杨逸又说话了。

他解下身上的配刀,两手举起,对御座上的赵捷说道:“陛下,臣出征前,答应班师回朝时送陛下一件礼物,然出征之后,臣戎马倥偬,无暇为陛下准备礼物,还望陛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