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页

一但通过考试,立即放官,这样不但能有效解决官员不足的问题,而且对新拓之土的民心归附会有很大的作用。”

章惇想了想说道:“太后,老臣看来也只有如此了,国内已连开两次恩科,就算再开,也不过是在矮子里头挑高个,于事无补。只是这次在南京道及西京道的考试不能算作礼部试,只能当作一次临时补充官员的机制,所遴选出来的官员,将来一律不得出任一路之主官,更不得入阁。”

唐朝的安史之乱所带来的教训,让大宋君臣至今十分忌惮,所以有宋一代,几乎没有外族人出任过高官。

如今要在西南两京道遴选官员,试必会有契丹等族的人入选,章惇强调这次遴选的官员不得出任一路主官,更不得入阁,就是基于这种忌惮。

这事大致有眉目之后,枢密使许将立即说道:“太后,根据职方馆传回的情报,大理方面情势已不容忽视,大理国主段正淳突然失踪,段和誉传檄讨伐高氏;

段青山率宜州近两万大军西进,里应外合之下,一举攻下石城郡、善阐府,声势大振,兵锋已直接威楚府;

如今大理百姓皆认为是高家谋害了大理国主段正淳,段和誉大军所过之处,颇得百姓拥戴,形势对高家颇为不利;

高明量紧急调两万大军往威楚府,若是不能取胜,则高家极有可能迅速败亡,这对我朝极为不利,必须尽快采取应对措施才行。”

按大宋的意思,是不能让段氏胜出的,因为段家拥有大义名分,一但胜出,大宋就失去了插手大理的借口;

按当初的打算,是让高家惨胜,大宋再打着替段氏出头的名义,出兵大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杨逸在段青山这支大军中动了不少手脚;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耶律延禧败得太快,大宋不得不出兵辽国,如今哪里还顾得上大理,只是不管嘛,大宋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难道都白费了?

而且错过了这次机会,今后想再平定大理,可就得花十倍的力气才行。

大宋君臣一直以来对大理就不待见,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唐之亡,祸根在当时的南昭,大理继承了南昭的一切,包括大宋对南昭的憎恶,有机会灭大理的话,大宋君臣是不愿放过的。

章惇老神在在地答道:“大理之事,还是再看看吧,这次就算是高明量真的败了,高家还掌握着大理八成的州县,双方应该不会这么快分出胜负,若是现在就让段氏惨败,则段氏后继乏力,便起不到消耗高家实力的作用了。”

李清臣接口道:“本官也同意章相公所言,先不必插手大理事务,但许枢密的担心也不无道理,高家家主高泰明突然身故,其子高明量、高明清等人都太年青,威望不足,只怕难以挑起高泰明留下的担子,加上段氏拥有大义名份,百姓内心多向着段氏,高家迅速败亡也不足为奇,因为,我朝确实需要及早作些应对措施。”

政事堂的宰执们正在相商大理的事情,职方馆的李大风大步流星地疾奔而来,被政事堂外的禁卫拦住,急得他大喊道:“职方馆刚收到的消息,十万火急,十万火急,你们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