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页

李处温极为客气,亲自恭请杨逸上车后,才随后上来。李处温长相儒雅,脸上总是带着善意的微笑,虽是初见,却让人感觉很亲近。

让杨逸奇怪的是,李处温的年纪并不算很大,只有三十六七岁的样子,而且还是耶律俨的侄子,南京里的辽国官员竟然能同意让他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这倒是十分稀奇。

耶律俨本姓李,乃幽州汉人,后考中状元,在诗词方面很有造诣,以前和耶律洪基多有唱和,深得耶律洪基喜爱,是以赐李俨国姓。

但现在耶律俨已经降金,作为他的侄子,李处温还能取得南京君臣的信任,让他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确实有些耐人寻味。

相人同车入城,一路交谈,杨逸很快就感觉到,李处温绝对是个长袖善舞之人,温文尔雅之中带着机警,或者说狡诈。

车子从西门进城,沿街可见城中百姓人心尚算安定,只是神色之中总带着一种抑郁之感,可见耶律明斡称帝,并没有给幽州百姓带来多少信心。

行到府前街时,杨逸不由得想起清娘来,当初他就是在这儿帮清娘买下那只漂亮的鹦鹉的,这事一晃过去五六年了,当初的小萝莉,现在已经长成玉立婷婷的少女!

而自己,老喽!杨逸不禁在心里暗叹一声,当初他十七岁半中状元,接着出使辽国,回想起来就象做梦一般。

李处温见他颇有感慨之色,便含笑说道:“杨大学士想必是有什么感触吧,若是有何心愿,本官能帮得着杨大学士,本官定当尽力而为之。”

杨逸呵呵一笑道:“李相公盛情,本官多谢了,不瞒李相公,几年前我出使贵国,曾在南京稍作停留,这一晃数年过去,旧地重游,不免给人一种物是人非之感,仅此而已。”

“本官能理解李大学士这分心情,杨大学士尚且如此感慨,我等作为辽臣,就更不用说了,国势危如累卵,山河破碎,如今幸得杨大学士高义,率雄师相助,此中盛情,本官代辽国万千百姓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李相公不必客气,宋辽本是兄弟之邦,我朝圣主仁心盛德,实不忍心看着辽国沦亡蛮夷之手啊,再则帮人就是帮己,说实话,我大宋实在不愿与女真蛮族为邻,以免战火烧到大宋境内。”

俩人同车闲话,李处温对杨逸极力推崇,出口便是奉承的话。

杨逸看得出他是有心结交自己,虽然杨逸不是辽国大臣,但至少在撤军之前,杨逸对耶律明斡有极强的影响力,这一点李处温不可能不知道,他有心交好杨逸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而杨逸对他也极为客气,因为将来大宋与辽国之间迟早会再起嫌隙,争取一个亲宋派大臣,这对将来的布局极为有利,是以杨逸也毫不吝啬对李处温的溢美之词。

进入幽州府衙之后,耶律明斡再次出二门相迎,他身后跟着北院枢密使萧亦、副使耶律迭刺里、南院大王萧奉先、番汉马步军都元帅耶律长运等一干文武大臣,是够隆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