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页

汉武帝在位时,也发动几十万役夫大治过一次黄河,这使得整个两汉都为之受益,很少有决堤的情况发生。

自汉武之后,只有隋唐对黄河进行了治理,但力度都有所不及。

现在大宋进行的这次治河工程,工程量超过汉武时期数倍,筑堤、泄洪、分流,样样配套齐全,为黄河下游赢取百年平宁应该不成问题。

第537章 人到德州

现在的德州并非后世那个德州,它所在的位置应该是在后世的陵县,而后世所说的那个德州目前叫将陵军,两者距离大概将近百里。

德州一带属于典型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平缓倾斜,而黄河的河道也正是跟着这个地势走的,所以这段河道治理起来便能少费些力气。

杨逸轻车简从来到德州,不惊动地方官府,就是沈清直也不得而知;

直到杨逸走进都水监设在德州的公事衙门,沈清青还在和一群水利专家在商讨施工遇到的问题。

衙门里人来人往,个个神色匆匆,朝廷一再要求加快工程进度,使得都水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施工质量要保证,人手又无法增加;

而且进入二月后,自去年十月招募来的十多万劳力也要返乡春耕了,如何确保五月前完成整个治河工程,这就成了沈清直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杨逸突然出现在衙门里,沈清直第一眼看到他后,还转头去和手下吏员说了几句,接着才霍然惊醒,连忙再抬头望来,一脸不可置信的神情。

“大人,您怎么来了?”

沈清直连忙起身行礼,衙门里的官吏虽然大多不认得他,但见他一身三品官服,也纷纷起身行礼,让场面显得零乱起来。

杨逸摆摆手说道:“沈大人不必多礼,各位都免礼,正事要紧,不必管我,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沈清直如今已经成为杨逸手下最得力的干将,以他的治河大功,只要顺利完工,一个侍郎之职是少不了的。

对他这种实干型的人才,杨逸也非常看好,虽然沈清直不是正途出身,将来想要入阁很难,但多熬十年八年,再做出些成绩来,熬到一部尚书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