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页

向超然在太原知府任上四年,又做了三年的河东转运使,在河东整整经营了七年时间,河东有多少官员和他有阴私勾当,谁也不知道;

向超然一天不定案,这些官员就一天不安心,他们虽然不可能直接造反,但找这样那样的理由消极怠工,甚至会给你弄出一大堆麻烦来,让你顾得头顾不了臀,一但河东灾情得不到有效赈济,朝廷追究起责任了,肯定是先追究杨逸几个主事之人的责任。

想到这些,杨逸也不禁暗骂了一句,真他妈是xx容易屙崽难啊!

自古以来,反贪工作就是最难做的,官场上的事哪里有一个萝卜一个坑那样的好事给你,什么时候都是扯起一个连着一帮,这办得重了,整个地方的行政便会瘫痪,这事不好办啊!

特别是向超然这案子急需结案,偏偏三人手上又没有结案的权力,而且现在不是杨逸敢不敢擅自结案的问题,而是如何让河东官员相信他能结案。

杨逸总不能跑出去大喊:河东的官员们,你们放心,老子和太后有一腿,老子说此案结了就结了,你们安心工作吧!

想那多干嘛,事情都到这一步了,还能装着什么也没发生吗?杨逸将心一横说道:“咱们以八百里加急奏报东京,请朝廷尽快给咱们一道结案的旨意,同时向河东官员宣布,向超然一案只诛首恶,从犯不问,凭咱们三人的保证,就算不能让他们彻底放心,至少暂时应该不会有多少人跳出来搅事了。”

章楶一叹道:“还是那句话,光是如今还不足以安抚河东官员的心,任之啊,为今之计,只有下狠手才行啊”

好吧,章楶把话说到这份下,杨逸也知道再推托是不行了,老子怕什么?他目光一沉,冷声说道:“那就杀。”

章楶答道:“也只能如此,这案就由任之亲自来审理吧,你如今是河东安抚使,总领河东军政,由你出面结案,取信于河东官员的可能性大些。”

我来审就我来审,俺连太后都废过两个,还怕审个转运使不成?事不宜迟,杨逸一面让人传来御使刘海,一边起草奏疏,他写好后让章楶、葛放和刘海一一签名;

别看刘海官品不高,但御使是言官,权力很大,到地方后绝对可以称得上大员了,连经略使都得看他几分面色,皆因他们手上掌握着监察权和弹劾权。

杨逸特意让刘海来签名,就相当于有御使台监督这“先斩后奏”的事情了。

各人签好写后,便让人以八百里加急送入京去。

杨逸则带着刘海来到提刑司大堂,两班衙役一站,一通堂威喊过,立即传唤疑犯。

这件案子中,柳明、向超然、黄蒙三人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疑问了,只不过需要走走形式过过堂,只要能让他们亲手画押认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