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页

对自己的字,蔡京是颇为得意的,他很看不起苏轼那种丰硕的书法。当然,才华傲视天下的苏轼也看不起蔡京的字,将蔡京的字贬得一文不值。

双方互相抵毁,两人又处于不同的政治阵营,蔡京在政治上得意时,便派人到各地把苏轼所题的碑碣一一捣毁。轮到苏轼在政治上得意时,也这么干,将蔡京所题的碑碣一一毁掉。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中,原本排名是米、蔡、苏、黄,苏轼的粉丝们不但把这排名变成了苏、黄、米、蔡,而且硬是将蔡京换成了蔡襄,坚决不承认蔡京在书法上的成就。

想到这些,杨逸觉得挺好笑的,这些大人物往往也有小气的一面,跟小孩子斗气差不多,其实双方无论如何贬低对方,都是无法抹杀对方在书法上的成就的。

苏轼的字不必说,后人对蔡京的字评价也是极高的,特别是他的大字,可谓是冠绝古今,鲜有俦匹。

“多谢蔡大人赐字,哈哈哈,清娘,快收好!”杨逸一看墨痕干了,立即让清娘收好,生怕别人抢了去。

林希笑而不言,看来杨逸是不知道,蔡京对自己的书法非常自信,并有意与苏轼比拼,因此关系稍好的人向他求墨宝时,蔡京向来不推辞,这也是一个炫耀的机会嘛,林希自己就有好几幅蔡京的字帖。

这一点杨逸确实不知道,他还以为蔡京和其他的大书法家一样,惜墨如金呢,而文人之间争抢书画是平常事,他为了让清娘高兴,小心翼翼地防着林希和周邦彦争抢,真是枉做小人了。

多几人谈了一会儿书画,林希突然把话题引回到朝政上来。

只见他的目光从各人面上扫过,缓缓地说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此翻绝不能就此罢休了,若不能真正把朝堂理出个朗朗乾坤来,新政终是阻力重重,元祐奸党之中,有许多人尚未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次必须一起把账算清楚。”

这次反击战,杨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几乎是凭个人手腕就将对方两位首脑挑落马,但林希等人显然认为这样不够。

听了林希的话,蔡京思索了一下说道:“子中兄言之有理,照我看来,必须重新成立编类局,再度审查元祐奸党的章疏,使这些漏网之鱼得到应有的惩罚。”

提到编类局,杨逸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清娘,当初李格非正是因为拒不出任编类局检讨一职,还大骂章惇被贬往安肃的,见清娘心思似乎沉浸在新得的字帖中,这才放下心来。

杨逸接口道道:“这次刘奉世贪污受贿一案,由何尚书亲自审理,相信一定能查出更多奸党的把柄来的。其实有一件事,咱们更应该注重。相信各位也听说了,韩维利用帝师的身份,一直在给今上灌输守旧的理念,甚至时时劝诫今上莫要姑息养奸,这才是最令为担忧之事啊。”

杨逸说完,暗暗留意着蔡京和林希的反应,有些事不用说太明,杨逸点到这,已经足够了。

他这话传递出的意思不难琢磨,杨逸今天无非就是想探探蔡京和林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