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页

这样的君臣组合,最终只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把大宋带入深渊;二是把大宋带向前所未所有繁荣。章惇坚信是后者。

但现在,崭新的大道才开了个头,赵煦却要倒下了,章惇每思及此,总是夜不能寐,心绪难平。但和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章惇除了难过,已经没有多少惊慌了。

朝中虽然插进了范纯仁、韩维等守旧派,大局仍掌握在新党手里。

宫中够得上份量的只有朱太妃和刘皇后,这两个女人章惇也都没有太担心,因为二人可以说都毫无根基,暂时对新党不会有太好的威胁。

五月间按照新党的意志,普宁郡王赵似升为了亲王爵,这等于是为皇位的继承做好了准备。

现在麻烦的是,在朱太妃与刘皇后之间,应该选择谁?

赵似才十二岁,而且性格和赵煦不同,很象朱太妃,柔软懦弱,一但登基为帝,就必须要有人垂帘听政;

按惯例自然是朱太妃莫属,但朱太妃这个女人死活不肯接受太后的封号,以太妃的身份摄政这于制不合。

而且这个女人性子过于柔弱,根本就扶不起,一个小太监的片言只语,唯恐也能左右她的决定,让这样的人来摄政,对新党来说未见得是好事。

倒是刘清菁,她是正宫皇后,而且是新党扶上去的,从法理上论,她皇后的地位比朱太妃还高,而且近一年来,时常帮助赵煦批阅奏章,积累了一些理政经验,赵煦这次出事,她应对的方法也可圈可点,不象朱太妃那样毫无主见。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章惇才心存犹豫,刘清菁还太年轻,可以说心性未定,谁能确定她将来出于自身的利益会倒向哪边?毕竟一但让刘清菁垂帘听政,她就掌握了至高的皇权。

自古以来,每一次皇位的更迭,总是最容易引发不可预测的政治风暴。这一次,大宋又将走向何方?

即便是心志强健如章惇,也不禁忧心忡忡。

尚书省外的天空,又阴沉了下来,似乎正在酝酿一场暴雨。

玄武门。

幽暗的夜色下,皇宫后的玄武门悄悄打开了一线,郝随带着几个太监和班直侍卫,迅速鱼贯而入,大门随即又无声地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