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

我杨逸从出生到成长,你们李家人不屑于来望一眼,现在还来辱及我的母亲,事情到了这份上,李尚书还来跟我谈彼此之间的关系,你不觉得可笑吗?”

杨逸说完,李清臣再次沉默了!若真是李家先不承认杨逸母子,此时他确实没有资格去说杨逸不孝了,真论起来还是李家欠了这对母子的,李清臣是个极爱面子的人,此刻在这大堂上他有些呆不下去的感觉。

堂中之人,包括苏颂在内,仿佛看了一场离奇的大戏,一时都没有说话,让这场堂审也变得怪异起来。

杨逸再次转头对堂上的苏颂说道:“苏尚书,学生杨逸自去年就自立门户,与李家断绝的一切关系,李家是李家,我杨家是杨家,这是不争的事实,考场之上,我与李尚书之间再以不回避来定罪,这未免太过牵强,不知苏尚书以为然否?”

之前苏颂认为杨逸是个不孝之人,听完了事情的经过,得知是李家先不认杨逸这对母子,看来倒是自己错怪杨逸了!

但这一来,此案却变得更为复杂了,杨逸自立门户,双方之间断了一切关系,听起来在科举时是不用回避了,但李清臣与杨逸在血缘上却是实实在在的祖孙关系,这无论如何是抹杀不了的。

这种特殊的情况,大宋开国以来就从没遇到过,也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条文,这下连苏颂也有些为难了?

“精彩!精彩!不愧是祖孙,这一唱一和的表演可谓是精彩之极啊!”

这时一直坐在堂中看戏的邓中铭站了起来,言语之中充满了讽刺,他接着对苏颂说道:“苏尚书,李清臣作为主考,杨逸作为考生,不管他们家里这些闹剧是真是假,但有一点,他们是祖孙无疑!既为祖孙,下官认为苏尚书可以按律严惩了!”

在金殿中邓中铭弹劾李清臣的内容中,主要是李清臣与杨逸串通一气,改名换姓欺骗朝廷,以达到徇私舞弊的目的;邓中铭可以说摸准了李清臣清高的性格,一见堂中形势如此,他先是讽刺了李清臣一翻,让李清臣无地自容,然后很巧妙的先避开祖孙串通一气的罪名,以免李清臣强烈反抗,他的目的是先把李清臣没有例行科举回避制度这个罪名定下来,至于两人是否串通一气,到时再加上去也为时不晚。

果然,邓中铭避开这一点后,李清臣沉默不语,大有默然认罪的意思,杨逸虽然对他一口一个李尚书,但听了杨逸那翻话,清高如李清臣,难道还会为了保住官位,而站出来否认杨逸是他孙子?

杨逸却不干了,他早已决心不认李家这门亲,岂会再甘于去受此罪名,立即加以反驳道:“这位大人此言殊为不妥,你见过不同姓氏的祖孙吗?我杨逸早已脱离李家自立门户,连姓氏都改随母姓了,与李尚书如何还谈得上是祖孙?青虽出于蓝,然请问大人,您能说青还是蓝吗?”

“荒谬!不管你是青还是蓝,总之从血脉上算,你们就是祖孙,这就够了!”

“这位大人简直是欲加其罪,何窜无词啊!请问朝廷哪条律法明文规定科举回避制度是按照血缘关系判定的?若是大人您被师门逐出了门墙,那么你与你的恩师还能算是师生吗?你的所作所为还能算到你师门上去吗?不能!同理,我杨逸既然已经脱离李家另立门户,又何来祖孙之说?又何须在科举在避嫌呢?”

邓中铭冷冷一笑道:“笑话!你昨天能把李改为杨,又岂知他日考取功名后,不会把杨改为李呢?”

“苏尚书!学生能请教您一个问题吗?”